最后一课郑振铎与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异同

郑振铎和都德的《最后一课》有什么不同点?

郑振铎和都德的《最后一课》同样的题目,同样的亡国身份,但有不一样的地方:
1、不一样的基调,不一样的氛围,带给读者不一样的的感受与思考。
都德的《最后一课》,从一个孩童的角度出发,重点描绘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色彩斑斓”的感情变化。故事性和戏剧性强,在相对轻快的氛围中带来讽刺性的思考。郑振铎的《最后一课》从大学教师相对沉稳,义无反顾的视角出发,在平凡的文字中,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兵临城下的压抑与知识分子面对“亡国”的实象,体现出的悲壮,决然。
2、都德的《最后一课》以天真无邪的笔调,在渲染一种浪漫气氛的同时,带出强烈的暗讽;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朴实记事,直抒胸臆,表达出对不作“苟全”之梦,在牺牲时义无反顾的气概进行赞美。
3、从文章的立意而言,二人赞扬的是同一种品质,叙述了不同的年轻人在不一样的环境下或等到“最后一课”才醒悟(当然,这不是小弗朗士的错),或用自己的醒悟来为“最后一课”定下基调。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是在压迫中苟且残喘,还是尽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新生”。
郑振铎的文章更符合中国人含蓄的特点——不在五颜六色地迸发出的情感中发泄情绪,表达思想,而是在平淡的故事与悄然的过程中蕴育着无数人思想的硝烟,最后酿成惊世骇俗的“战争”。
4、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都德的《最后一课》: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1912年被胡适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现代作家郑振铎(1898-1958)的散文作品。
口头上慷慨激昂的人,未见得便是杀身成仁的志士。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地倒下去,默默无言。

书写形式不同
!!

最后一课》 作品类型:小说 作者:都德 法国 创作背景:普法战争 内容简介: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译成

都德的《最后一课》和郑振峰的《最后一课》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都体现出一种悲愤,惋惜和爱国情怀。都是在祖国受到侵犯时写下的 不同点:都德的《最后一课》写的是外国的事,除刻画韩麦尔先生外,还用了很多的笔墨刻画了小费朗士,多角度表达失去国土时的悲愤的感情。郑振峰...

都徳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答:不同处:写作角度不同。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以学生的角度来写,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是以老师的角度来写。相同处:两篇文章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最后一课》比较
答:1、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2、都德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写,郑振铎是从大学老师的角度写;3、人称不同,一个从孩子视角观察描写;一...

都徳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答:两文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国家受侵略之悲愤,但都德的《最后一课》更多的是慷慨激昂与感人肺腑,郑振铎的文中则显得压抑,不安。

郑振铎和都德的《最后一课》有什么不同点?
答:郑振铎和都德的《最后一课》同样的题目,同样的亡国身份,但有不一样的地方:1、不一样的基调,不一样的氛围,带给读者不一样的的感受与思考。都德的《最后一课》,从一个孩童的角度出发,重点描绘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

郑振铎和都德的《最后一课》有什么不同点
答:都德的《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后的第二年,1873年。因为法国战败,被迫割让洛林和阿尔萨斯两个地方给普鲁士,并不准再学习法语。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写于1941年上海被日本占领的时候。二者都是以外族入侵、民族处于生死存亡...

谁知道与都德的<<最后一课>>同名的文章??
答:《最后一课》郑振铎 口头上慷慨激昂的人,未见得便是杀身成仁的志士。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的倒下去,默默无言。好几个汉奸,都曾经做过抗日会的主席,首先变节的一个国文教师,却是好使酒骂座、惯出什么"富贵不能淫...

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人物:郑振铎 起因:上海沦陷时,暨大决定看见日本兵、旗即刻关闭大学 经过: 郑振铎在悲愤中坚持上这最后一课 结果: 郑振铎镇定地结束了最后一课,暨南大学关闭 2、对上海沦陷表现的悲愤、沉重,最后一课中郑重、毫无...

郑振铎最后一课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这时一篇充满活力的文章,很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灵。7最后一课都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题教学设计...

郑振铎最后一课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一.都在被邻国侵略时写的 二.都充满爱国之情 三.都在上最后一课,都对教室和学习环境依依不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