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4分)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

小题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萧萧梧叶”“秋风”本没有情,寒冷也没有声音,但巧用了“送”“动”就化无声为有声,使客观事物也带上了情感。(2分)(修辞或手法1分,具体内容分析1分)小题1: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的情趣,(1分)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比,(1分)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1分)。(共3分) 小题1:考查诗词炼字效果。回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此处用到的是拟人的修辞。“萧萧梧叶”“秋风”巧用了“送”“动”就使客观事物也带上了情感。小题2:考查诗歌情感表达。回答时要把诗句内容和蕴含的情感分析出来,同时注意表现手法的使用。如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

(1)“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2)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略


小题1:描绘了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的萧瑟凄寒画面。(描写内容1分,归纳意境1分)(共2分)
小题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的情趣(1分),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比(1分),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1分)。(共3分)

你的人生态度就是如此简单?

这首古诗写的是那个季节的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大成...
答: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5分。前者得2分,后者得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题1: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横 塘( 宋 范成大 )南浦春来...
答:(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2分,结合内容1分,写出情感1分)(2)末句以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菊花唐?元稹 秋丝绕舍似...
答:(1)不同。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之感。(2)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对比),赞美菊花的高洁操守与坚贞 品格,表达诗人爱菊之情。 略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①②两小题。(5分) 早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
答:写出了梅花的特点:洁白(颜色),早(时间),“寒”字点明早梅开放时间之早。小题2:都采用烘托的手法,,以白雪烘托梅花,表达了对梅开得早的惊讶和喜爱。张诗从视觉(洁白)出发,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
答:(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
答:(1)平静、明净。(意对即可)(2)风舞动池边的杨柳,杨柳上的雨珠滴落在荷叶上,发出细密清脆的响声。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静到动,描绘了雨后池上的动态之美,表达了诗人欣赏美景的怡然自得的心情。(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答: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2)同意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的说法。可从诗中提到的“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晚渡 ⑵...
答:(1)运用比喻手法,绿树如烟、山花烂漫红似火,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2分。意思符合即可)(2)“寂”“闲”两字写出了春江晚渡的幽静,突出了水乡的优美环境和闲适的生活。(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
答:(1)D (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
答:(1)秋风无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黄,百花凋零,给自然带来秋光秋色,因此虽无形却可见。用“见”可将秋风及其带来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2)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