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教

教师的教学设计既包括对一节课的设计,也包括综合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我认为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学设计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直觉不是有效课堂表现的关键,实际上,收放自如的优秀表现是经过周密计划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多明显的成绩,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思维更活跃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上,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劳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小学数学都研究什么,小学生六年中要学数学的哪些内容?从数学内容层面而言,小学数学研究对象是数与形。研究数与形的表示、意义、关系和度量四个方面。

三、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

1 .追寻本质,将数学学得通透些——要有高度

2 .放慢脚步,把教学过程拉长——拉大半径,拉大密度

教学内容分析要关注数学本质,整体把握数学内容——将数学学通透些,数学才会更简单。

教学活动的设计——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教学设计的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现在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实现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因此,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1整合性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整合;在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紧紧围绕目标,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2交互性
课堂师生交互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化。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在同一时空中共同参与的传授活动,双方互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不仅应体现教师如何教,同时也应体现学生如何学,以促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和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3开放性
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上,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互动开放,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在教学方法上,应从灌输式、填压式的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开放;在练习的设计上,应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算法和结果的不唯一开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4实效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实效。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定,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都必须注重实效,并摒弃与实现目标无关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2、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在新的课改实验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疑教学设计应与时俱进。其主要策略是: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别具匠心地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教师追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老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进行了新课。在教师引导下,大家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后,教师风趣地激活学生的思路:“现在你们知道猴王是用什么规律来分饼了吧!”“如果猴丁要4块,你们想猴王该怎么办?要5块呢……”学生们信心十足地回答出来,此时老师充分表扬大家:“你们真比猴王还聪明!”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整个40分钟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紧张的气氛中学习,体现在“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标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3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可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课堂教学问题也随之出现。下面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情境创设不恰当。 关于“创设情境”,有些课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有些课虽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可以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有些干脆就是把课本情境图片做成课件,费力、费时而效果不大。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服务, 既要有趣又要有数学价值,并与本节课密切相关,还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从中提出本节课要探索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探索这个问题,从而进入探究过程。
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几乎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教学中。学生围成一圈,当教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内所有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有的小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教师又说“停止”,学生则马上恢复原状。过一会儿,当听到教师的号令则又再来一次“合作”。当教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学生只是旁观者。 小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组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因此,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数学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时,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等。
3、教材使用率过低。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也在不断变化,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因此在语言上老师需要做好表率作用。四、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在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过于短暂、走过场。有时合作交流从开始到结束只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究问题,合作探究成了点缀课堂教学的花瓶和体现课改精神的道具。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都是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透彻,对新课改研究不深入,特别是如何把《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教材的内容,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和教学过程不甚了了,对怎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状态是“好的”,没有清楚的标准。针对这些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用好教...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出现哪些问题?
答:许多老一辈教师,教了几十年书,用的同一套方法,也许曾出过优秀的学生,但在如今,却很有可能是行不通的。他们的教学手段相对陈旧,教学方式也很封闭,甚至仍有教师使用“填鸭式”教学,这与课改初衷相悖,也不适用于现代全面的素质教学。又或许有的教师是给出题目让学生自己求答案,自己动脑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及对策
答: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的数学探究和合作活动却存在着一些盲目与困惑,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暴露了对新理念解读有偏差,甚至走进了误区,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在探究学习中没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探究学习成了强加给学生的行为过程。2、过分强调...

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答:问题太多了,真的不知道如何说起:1.具休的:作业太多,太难,重复作业,导致学生厌学。2.理论的:课改专家太多,各说各的道理,让一线老师无所适从。3.深层次的:应试教育是社会问题,不是教育问题,根源不在教育。4.教育问题是体制问题,没有真正繁荣的民办教育,就谈不上真正的课程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些什么问题
答: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教学理念,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个体学习统一天下的局面,真正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当中体验数学。虽然在新课改影响下,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从主客观方面考虑,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重设计,轻实际。新课改教材,...

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答:1、怎样才能改掉学生不认真、不仔细的坏习惯呢?在数学学习计算占了很大的比例,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只要认真计算就能做对。但是往往绝大多数学生却不能做到认真仔细,该如何是好呢?2、优差学生共进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正在一步步的提高,提前预习新课,课后及时复习,优等生的步伐...

谈谈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答:因此,如何科学规划信息资源建设,丰富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加快学校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强化服务效果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3、师资缺乏问题。我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教学人员(基本上都是短期培训的)及设备维护人员的问题。目前配备计算机等设备开设信息...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关注哪些问题
答: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关注的问题如下:1、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包括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等。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课堂现状及改进措施_百 ...
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探究的情感。教师在预设课堂情境时应避免“形式化”。要特别关注富有现实意义的、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的问题。把问题事实借助适当的载体呈现在课堂上,便能构建一种真实开放、动态生成的有效情境。 情景创设不应牵强附会。教师在进行 教学设计 时,要创设与当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