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多媒体组织语文教学

如何运用多媒体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怎样利用多媒体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是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小学语文各种学习活动,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所规定的各项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作为引导者,是指引学习打开知识宝库的导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观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形象思维等能力,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最终要靠学生的认识实践来完成。教师应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自己走进去,动脑、动手、动口,寻求真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由于观察了直观、动态的图片,学生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要学生理解枯燥的学习内容很难,所以我们必须让他们通过直接感官来理解知识内容。例如,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我以课件为教学辅助手段,以重点词语的理解训练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选择了关键句“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进行分析理解。

当学生说出句子中“装着”、“顺从”两个词的大意后,我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进一步启发思考:“装着顺从的样子”是个什么样子?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适时把制作的王二小给敌人带路的课件情节片段演示给学生看,多媒体声、光、形、色的优势特征,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问题迎刃而解。在全班交流时,有的说,不装着顺从的样子敌人会怀疑他;有的说,装着顺从的样子是王二小的计谋……有的学生还模仿“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进行即兴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凭借课件演示,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王二小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水到渠成。我乘势提问:“从‘装着顺从的样子’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一问题紧扣中心,王二小爱憎分明、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高大形象,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赏析词句的训练,在学生心中得到凸现,情感得到了升华。通过直观的体验和体会,发现一些现象、一些变化,这样学生可联系实际轻松掌握课本内和课本外的知识。
四、把握课件与语言文字的关系,用得恰到好处
在语文课上,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感受到课文内容,会选取许多图形图像制作课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语文不是依靠图像而精彩。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审美愉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生活情景。这个情景可以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角度,老师无法包办求全。当然,老师用现成的图形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注意到这样做的同时也忽视了审美的个体差异,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制作语文课件时,要注意课件与语言文字的比重关系,不能将课文丢弃在一边,完全依赖于图形图像来映衬课堂,不能把语文课堂当作商品包装与展示。
课件中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或缺少相关生活画面但又与课文理解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在课件中加以呈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和再现有关图景。例如教学柳宗元的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诗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生动画面,并把它们画下来,用实物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诗景,再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理解和疑惑。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作者精心描绘这样一幅画面,要告诉人们什么呢?千山鸟飞,万径人踪──多么热闹的场面!但作者笔锋一转用了“绝”、“灭”两字,其意何在?让学生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心里话,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有了形象直观的感受,又保护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得到了美的熏陶,还触及到了他们对人性需要的思考。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要简单地图解课文描述的人和实物,而要借助必要的图形图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图景,并加以感受或表达。其终极目标是利用图形图像激起语言文字的火花,想象创造新的生活图景,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所以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这就像看电影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一样,多媒体课件只能起到辅助、拓展、丰富的作用,教师要把握好用的尺度,把握好课件与文本主体的关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疲劳,保持学习兴趣,凝聚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思想感情、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从而大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语文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愈来愈普遍。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课堂有了新鲜感和轻松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使用好多媒体呢?我认为应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三个方面: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科技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灵活地组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如果单凭说教式教学,张家界的奇山秀水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本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张家界的著名景点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迷人的景色,再配上舒缓的音乐和精彩的解说词,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张家界真是太迷人了,太神奇了,真是人间仙境!”“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张家界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学生对张家界的向往,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以及美的享受中学习并掌握了课文内容。

二、运用多媒体,攻破“难点”
篇课文、每个课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教学难点。这些难点,有的是因为课文的内容较难理解,有的是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有的则是受一些条件的影响等等。
对于这些在教学中出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当然很多,比如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等。但有些课文或句子,却不是这些传统的方法所能很好地解决的。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理解,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西藏高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地西藏的赞美之情。其中就有几个句子较难理解:“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上眼望不到边。近处,挨着湖的是墨绿肥色的密密丛林;远处,连着天的是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峰。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句子,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去指导理解显然效果不会很好。而如果使用多媒体,将被冰雪覆盖的高山、清澈透明的湖水、茂密的丛林通过声、光、色等多种途径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体会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就容易得多了

二、运用多媒体促使学生去思考、发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郞》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查寻找关于王二小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找的资料,自学《歌唱二小放牛郞》一文;③针对疑难问题进行相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王二小;⑤跟录音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语文课是学习者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应围绕着语文这一中心,而不是让语文以它为中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很好地利用它,让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就一定能上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对客观事物选择的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和参与客观事物选择的态度,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特别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倾向性。兴趣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驱动作用。然而,兴趣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趣味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心理而引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于一身,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历来被许多人公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以往教学手段的落后,情境教学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可把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同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在教学时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和生动,富于感染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从形、色、声、情上调节课堂气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导、激励、唤起学生的感悟,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兴奋,使之轻松活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有位教师讲授《雨霖铃》时,在多媒体课件片头,导入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歌曲,上课铃一响,课堂上弥漫着如泣如诉的歌声,学生的心顿时被这种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牢牢攫住,进入上课的状态也就非常的自然了。再如,在一堂观摩课上,一位老师在讲授《茶馆》这一课时用“3DMAX”设计了一个片头:土黄色的“茶馆”立体艺术字,带着淡而长的火焰,在灰白斜条相间的背景上缓慢旋转,配上凄婉的音乐,给人以风雨飘摇、苍凉哀伤的感觉。学生一进入课堂,自然为之感染,这样再去分析“茶馆”的变迁,感受人物的情绪,就水到渠成了。  
2 .寓乐于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他们愿学、会学、乐学。例如这样一组诗句:  
1.留连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明月别枝惊 ,清风半夜鸣 。(辛弃疾《西江月》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每一句诗中都有空缺,这时,学生只要将“蝶”、“莺”、“鹊”、“蝉”、“蛙”、“燕”这些图形拖入相应位置,图形即变为文字,诗句也就完整了。这样,学生不仅背熟了诗句,还增加了对诗歌的感性认识。游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可以将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3.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计算机能为师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难免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轨迹运动,可以像拉窗帘一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静态的图画可以像动画一样变化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初中语文《雷电颂》这一课是郭沫若的剧本节选,内容是屈原在狱中的一段独白。在教学时就可设置精彩的朗读片段,再配上逼真的音响效果。那轰隆的雷鸣,怒吼的狂风,能把人带入情境与天地同化。这样既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再如《口技》中,利用多媒体呈现许多动物的图片,运用动画模拟动物的叫声,将学生引入到即将学习内容的有关情景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变难为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反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度到抽象思维,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幻灯投影,物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门”“开”“回”的意义,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常规的语文教学中主要靠教师的语言或者比划来使学生理解,辅助的工具不外乎是表格、挂图或摆模型等。有限的表达和单调的教具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或者使学生的认识受到教师个人意识的限制,使得学生的思维认识个个相似,无创造力地服从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如果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配合相应的声、图、视频、或者动画等,在优化的教学环境下,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又可将抽象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变为具体化、形象化,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再配合教师的讲解,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调动声画,丰富表象,培养想象力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思维过渡,而有足够的表象储存是学生成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表象越缺乏,想象的素材越少,其想象也就越狭窄、肤浅;表象越丰富,想象的素材越多,其想象才会越开阔、深刻,想象的内容也就越具体、越完善。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响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和味觉表象等;运用多媒体还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和学生生活范围和知识面的制约,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如清代文学家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有一句“是日,观道中石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由于表象储存中缺乏相关表象,在理解时就可能会发生偏差,将石壁上巨大的题刻误解为刻有碑文的石碑。全无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的气魄,体现不出泰山这一自然人文景观的特色。而运用多媒体,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幅泰山石刻的图像,以此表象作为材料再进行想象,学生的想象就会顺利、准确多了,想象力也就越发展。  
2.把握特点,因势利导,增强创造力  
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主体对所学的知识展开活跃的心理活动时,才是最佳的求知状态。然而,长期以来,学生自主对与学习的活动处于被封闭状态,自我的深层感觉未被唤醒,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后缺乏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不善于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可感性,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讲授知识,使学生能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初中语文第三册中王维的五言律诗《使至塞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评其诗“诗中有画”,在讲授这首诗时就可以抓住此特点,所涉及到的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皆可入画。学生可根据诗意自由发挥,加以比较和鉴赏。这样既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又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对作品心领神会的过程中进行想象,表现出活跃的创造力;而这个过程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净化心灵,达到真正理解作品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的目的。  
3.开辟立体多向深层的思维通道,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左右脑并用,眼、口、手、耳、脑多方位调动,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语言信息、音乐图像、特定情境结合,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进入高度的情境之中,学生情绪振奋,思维活跃,通过“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烘托、图画再现、参与体悟、语言描述、想象创造”等途径能激发学生的思想解放,使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学习活动中,若能集中注意力,则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就能够保证对当前作用于大脑的事物或信息产生最清楚的反映。多媒体教学依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实际学情,采用或交换媒体,多种媒体有机配合,学生在保持自由、宽松的心理状态的同时,始终充满着新鲜、新奇、兴奋感,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的思维就能时时聚焦在教师的控制下,且能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则可以最大限度的加强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优势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配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提供信息,通过动画,录像等激起学生兴趣,再以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如在叙事诗《卖炭翁》一文的教学中,将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以动画方式逐条向学生讲授,学生得到直观认识,兴趣浓厚,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大量以往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要点。在讲授结束后再以一些补写镜头让学生从中找出课堂上的不足,复习所学知识,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2.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自主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而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提供自主学习目标的意义在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让学生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中,对于本课的重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可以首先通过录像片段展示苏州园林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出苏州园林的美,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课文,再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大多能很快发现问题,有的发现不了,通过讨论发言,学生们基本达成共识。这样,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分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知识要点,再从教师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获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结合实际、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如何从书本理论中获取知识、理解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4.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将自己放在特定情境中,结合先前所学的知识思考问题,参与解决问题,教师加以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学生的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它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把主体的注意力稳定地引向对象,同时,这种感知又具有整体性。当对象呈现于眼前时,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经过教师的引导,一定时间的静观默想,消化理解,再将这种无意识状态转为感知,把整个形象分化成为个别感觉再组合为一个完整的新的形象,完成感知过程。  
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要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去发现美、感受美。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情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增加感知强度。学生借助电教媒体,突破文字的障碍很快地进入课文情景,积存于记忆深处的表象迅速复现,与眼前的形象串联、叠加,幻化为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审美形象,从而提高了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如教学《爱莲说》,在导入新课部分就可以运用一系列莲花的图片动感地出现在画面上,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面,借助鲜艳的色彩,古筝的音乐,渲染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使学生入情入境,感情为之升华,迅速领悟形象的崇高美。在朗读鉴赏部分,辅之优美抒情的配音课文朗读,同时配以动画,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兴奋,享受审美愉悦,身临其境,感受意境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事物的领悟和评价的能力,它是包括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在内的一种对美的自觉认识的能力。  
想象力是人类的高级属性之一,但是学生的想象力尚不发达,生活阅历浅,记忆中的表象储存贫乏,因而单 凭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呈现形象,激起美感。如果把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诉诸视觉画面时,学生便可依据具体的视觉形象,唤起丰富的想象。投影片、录像片的色彩,可引起学生的简单联想;看画面、听录音后的描述,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再创造性想象,帮助学生的认识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媒体中得到更多的东西,促使学生阅读时始终保持思维的活力。  
在语文审美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达到升华,提高审美理解力。由于学生的情感,还停留在浅层次方面,他们注意的是画面上呈现的形象,喜爱的是轻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所以,适时地运用电教媒体,使课文中语言文字传递的情感信息和形象直观情感信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学生的感染就更为强烈,得到“高峰体验”,感受“情感的美”。再通过细腻品味和冷静分析,感受“理性的美”。如在教学《爱莲说》时,将莲、菊、牡丹的形象相对应的在画面上出现,让学生自然地理解作者的用意是将这三种花分别象征三种人,象征着三种不同的对人生的态度,从而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审美创造力,是指学生按照美的规律直接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同时掌握创造的技能、技巧并在实践中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中介,使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架起桥梁。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在授课结束后,就可以出示一张木刻画《俯首甘为孺子牛》,让学生观察画上的鲁迅的表情、动作、眼神,以及在他的号召下,进步青年们的表现,从而理解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形象的崇高美。   
“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的电教媒体,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使学生真正进入“最可贵的一种境界”,从而实施语文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可以做PPT教学啊

怎样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小学低年级语文
答:特别是小学语文低段的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就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教学重难点等方面的考虑,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启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重点难点,有效缩短学生认知过程,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

如何利用多媒体实现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
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处于对新事物的认识阶段,他们对课文中的一些抽象事物理解不够全面,即使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文字,但是对于文字涉及的相关画面难以想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形成相互交流思考的氛围,增强了对文章的学习和记忆。例如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答: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体化”逐步深入,现代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结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绚丽的前景。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大大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答:课件的内容是固定的,有时过多依赖多媒体手段反而不利于课堂的控制。因此,多媒体只能辅助语文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所以,教师在运用媒体时,不是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媒体,而是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相得益彰。总之,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我们广大教师要认清信息...

如何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
答:1、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找出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两者最佳结合点,改进和弥补常规语文教学中的不足,实现整体教学的最优化。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并不能全盘代替传统教法。课件的使用、录音朗读带及唱片的选择、运作要适时、符合教材情景需要。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标。而其中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的最优化。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多种现代化教学中脱颖而出,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现就语文多媒体教学谈一些体会.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是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
答: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是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在新课改以来,多媒体教学凭着它的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日常...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答: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声音、图像、视频等与自己的讲解充分结合,为学生营造立体的学习氛围,将会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另外,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语文课本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形象直观的图像、视频等,进而使学生容易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比如,在教学散文《海燕...

如何进行多媒体语文教学
答: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优势:一、利用多媒体可以更高地激发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