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的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的景象,写出了人们什么?

《元日》这首诗描绘了_的景象,写出了人们_.

这首诗描绘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通过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活动,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写出了人们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扩展资料
这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现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富有革新思想,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就是他主持的。
这首诗写于熙宁变法前夕。那年春节,王安石看到家家户户热闹过年、除旧布新的场景,再联想到即将展开的新法运动,不禁热血沸腾,于是就创作了这首诗。
题名为“元日”,古代指农历春节的第一天。春节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的年尾岁初的祭祀活动。古人通常把农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日、元辰、元旦、元朔”等。
后来,西方历法公历传入中国,为区别新历法(公历),中华民国(1912年)时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一月一日则改称“春节”。
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原指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这里是鞭炮声;一岁除,一年过去了,“一岁”指“一年”,“除”有“改变、变换”的意思。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放爆竹,寓意驱逐邪恶、富裕吉祥。
在没发明鞭炮以前,古人一般用烧竹子的爆裂声来表达祝愿。宋初,人们用纸筒或麻筒代替竹筒,在其中装上火药编成串燃放,这就是“鞭炮”的雏形。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噼啪作响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过去的一年。
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就是屠苏酒,是几种草药一起浸泡而成的酒,有说是花椒也有说为屠苏草,据传这种酒是汉末名医华佗研制的,后经孙思邈、张仲景而推广开来。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屠苏是传说中的一间茅舍、草屋,名为“屠苏”,据说“屠苏”茅舍中住着一位医生,每到除夕夜他就给附近居民分发草药,让他们包好投入井里,到元日(农历一月一日)这天取井水就酒喝,这样就会保佑身体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
不管哪种说法,古人春节喝屠苏酒的风俗倒是保留下来了。入屠苏,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喝屠苏酒,顺序是从年纪最小者(小孩)依次开始,最后才是老年人喝。
据说,这样做,是因小孩又长了一岁,表达庆祝,也因老人过春节减了一岁,表达希望健康长寿。春风送暖入屠苏,温暖的春风吹面而来,家家户户都围坐在一起,他们喝着驱邪平安的屠苏酒,好不惬意啊。
第三、四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千家万户,家家户户;瞳瞳日,朝阳升起时,阳光普照大地,光辉灿烂、温暖和煦的天气。桃符,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古人认为桃木可以驱鬼压邪。
所以每到春节前就在自家门口挂上画着“神荼”、“郁垒”两位神仙的桃木板,祈求平安,这桃木板就被称为“桃符”。按照传统,元日前,人们取下旧年的桃符,再换上新的桃符,因此诗中说“新桃换旧符”。
作者的这两句使用了压缩、对偶的方式,这样写既符合七言绝句诗字数的限制,又富有强烈的紧凑感。
作者感慨:春节要到了,天气晴好,阳光照耀大地,天朗气清,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换桃符,他们把大门上的旧桃符换掉,挂上了新的桃符。祈求来年年景丰沛。此时的作者,何尝不希望变法也是如此呢!
这首诗从头到尾洋溢着新年新气象:噼啪作响的爆竹声,家人团聚畅饮屠苏酒的热闹场面,春阳普照大地,家家户户门前换上了崭新的桃符。
这些场景集中了中国传统春节的主要元素:爆竹、屠苏酒、桃符,它们代表着春节时的热闹、欢乐、喜庆,这是祝福,也寄寓着作者对即将展开的变法运动的憧憬。“春风送暖”,新生机出现;“屠苏”,希望根治腐败;“曈曈日”,光明即将到来。
“新桃符”,新事物的诞生。四合一,更加坚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他憧憬着新政会带来兴旺。
《元日》这首诗创作于变法前夕,当时的王安石被皇帝宋神宗从参知政事(副宰相)提拔到同平章事(宰相)的位置,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所以,王安石写这首诗时也是热情满怀、激情豪迈的。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这首诗描绘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通过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活动,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写出了人们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北宋王安石《元日》,原文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元日》写的是春节,通过写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的节日的习俗表现了一种快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和充满欢乐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 作者:王安石 【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 放鞭炮 2.贴对联。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2.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日写了作者什么 的抱负?
答:《元日》这首诗,诗人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答:“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原诗:《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古诗元旦的诗意
答: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白描手法,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原诗:《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春节期间的哪些仪式?
答:这首诗中描写了春节中放爆竹、贴春联、挂桃符、喝屠苏酒等习俗。元日 作者: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曈曈日"是什么意思?
答:"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曈曈日"是表示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

元日的作者是什么朝代的
答:元日的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

元曰这首诗这一天人们要做哪几件事
答:王安石这首诗这一天人们会放爆竹,喝屠苏酒,用新桃符换旧桃符。《元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 原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白话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是什么节曰
答:“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是春节的景象。两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

元日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答: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出处:宋代·王安石《元日》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

元日 古诗
答:《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