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解决问题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下面给大家分享《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

  《用连乘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解决问题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问题解决”从原来的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形,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从旧知引新知,勾起学生的利用乘法解放问题的回忆。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入手,通过让学生根据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复习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接着出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选择信息完成问题,进而揭示,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寻找两个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有用的信息。

   2、建立解决问题方法的模型。

  在探究新知之前,让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从而强调阅读也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个三个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学生头脑里形成模型。

   3、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己根据卖保温壶的情景,自己动脑去分析解答。想一想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4、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

  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先应用综合法,根据从已知信息出发去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算式说说想的过程,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到中间问题,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初步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上台讲解。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6 、课堂练习,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展开的基础。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稍有不慎就极易上成练习堆积课。老师通过知识层次的递进,一步步的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练习也是水到渠成了。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一定的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只不过解决问题的工具还局限在一个单独的知识点内,所以能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很广泛,但学生心里已经存在种种疑问,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适时给予启发,就能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让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运用乘法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一次在6班,可能因为在他们班上课的课件动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读图,获取信息,刘老师建议不要一开始就出示3个方阵,可用圆片直观呈现,第一次让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的信息;其次是请学生上来汇报,环节设置不明确,放手不够,让学生上去讲就让他讲,我们不要剥夺孩子表达的机会,可以采取让其他孩子说他的这种想法想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先让他们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看看有几种不一样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方法最多。

  第二次上课,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改。但教学中的不足是:

  1、语调太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在今后的课堂里多多改进。

  2、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学生能列出算式,不能正确表达所求的含义,以后教学中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3、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让他直接回答,并让他说说想法,从横着看和从竖着看。

  4、在总结多种方法后,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择优。

  经过这次展示课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后教学时多给学生创造平台,多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总结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成长自己。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

  本课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巩固乘法的意义,旨在唤起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知识和情绪热身之后,开始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练习。

  练习题的安排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思路进行。整个过程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搜集数学信息和问题,列式计算。然后汇报、交流,说出解题的想法,理清思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了对比练习,从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们明白为什么应该用加法,而不能用乘法。促使学生不断的深入观察、思考、反思。

  但是,本节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差生无从下手,启而慢发,甚至有的启而不发,离不开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思路较凌乱,表达不十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大大的提高。有的同学没有专心的听,还不能很好的抓住别人说的优缺点。这让我意识到了还应该在“引”上下功夫。

  另外,有老师听课,学生放不开不能大胆发言,今后还要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我引导得过多,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观察、思考、解释、反思,使知识内化、深化。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4

  当被通知选定这个课题时,我一直无从入手,“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较强的课型,平时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一直得分率较低,成绩好的学生一读题就能解题,而对于落后生无论如何都是讲解不清。在备课过程中我一直思索如何能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

   一、以下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

  1、学生的起点在哪?

  学生已经在前几册中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类型和已有的数量关系

  第一册:求总数、部分数;求总数(不同策略)、求剩余(练习)

  第二册:求部分数;求总数、部分数(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总数、部分数、求剩余(多个问题);比多少

  第三册:求总数、部分数、求剩余、比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乘加乘减;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几倍数(线段图、文字题)

  第四册:解决问题(专题):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综合列式)、连减或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添小括号)、乘加乘减

  2、突破口在哪?

  通过充分的题意理解,让学生理清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二、根据这些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②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③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多角度能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三、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信息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如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再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解决。在反馈练习时,则注重练习层次的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寻找图中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2、体现差异、注重学习过程的扎实、有效。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上,当学生提出“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时,我没有急于让那些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发表高见,而是让同学们通过自己思考、或向同学请教、或邀请老师一起讨论等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解决问题时,我充分让不同的学生展示各自的解决办法,体现解决同一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丰富题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不仅仅是练习堆积课。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

  1、鸡蛋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是例题的模仿练习,是对学生探究知识的适当巩固。

  2、面包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多余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是学生对连乘问题的深入理解。

  3、游泳问题(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四、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的地方,如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规范,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这些都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还有待努力的。

  当然课堂中也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和需要思考的问题:

  1、课中师生生生的交流形式比较单一。每题几乎都是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师生交流的形式得以展开,容易造成课堂的单调乏味。

  2、只顾追求策略的多样化,忽略了连乘问题有时方法也具有局限性,不是每题都可以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算式。如果在课堂上不加以对比,学生很可能造成思维定势,认为连乘问题只是简单的三个数相乘,而忽略对连乘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4

  本课主要教学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知条件进行不同组合,不仅需要学生去搜集信息,更要学生去选择信息,去分析信息,找到有关联的信息,从而确定可以先求出什么,再去求什么。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鼓励学生在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列式解答,并反馈。最后再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异同。由于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对于计算的结果我并不是很看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他们能否将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

  在回顾解题过程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两步连乘实际问题的一些感受,自主归纳方法。

  在后面的练习中,也是重点要求学生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先算出什么,怎样算。一共可以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另外,在反馈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含义,如果说不出实际含义,那那个算式就没有实际意义。在一系列题目的训练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提升,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在说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堂氛围活跃。通过练习,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的体验,体会了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通过练习,也能讲出道理,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了每一个环节,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课堂参与度高。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前置研究不够简单、开放,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规范,板书不够漂亮,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课堂纪律有些混乱等。这些都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还有待努力的。

  今后,我要继续践行四元素生本教学理念,以生为本,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答:《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 《用连乘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解决问题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问题解决”从原来的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

怎么写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答:怎么写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问题解决”从原来的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

小学数学三年级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答: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为今后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

用乘法解决"够不够"问题,教学反思
答:在教学中教师只起引领作用,如第一个学生用的是求准确数的方法,教师并没有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引导大家再次观察题目中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简便方法;又如教师没有因为一个学生答到了估算的方法就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说、...

教学反思《解决问题(区分加法和乘法)》21.11.10
答:最后通过对比,我们得出解决这个题,还是用“加法”是最优的。这一环节,我既肯定了学生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尽量去寻找最优的解决办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课堂中,没有讲透练习十四第4题...

连乘计算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答:通过两个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我让学生思考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单价x数量=总价,并让学生思考遇见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1.读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正确计算除结果。4.带单位并答。这个环节是让孩子了解解决问题应该怎么去做,尽可能避免去凑数的现象!最后...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范文
答: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范文1 本节课是学生在充分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会灵活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之上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关注学生应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应该为学生...

2022年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篇
答: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区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她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她不仅能“做”,还应当教会别人...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答:四、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答:1、 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是不是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提下呢。 2、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特别是有些过渡处理的较为生硬。 3、课堂教学的评价太单一。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