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禁止”的东西,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呢?

为什么越是“禁止”的东西,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呢? 因为禁果效应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 却越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禁果效应”,也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禁果”这个词最初来源于《圣经·旧约·创世纪》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当年,伟大的上帝让亚当和夏娃一起看守伊甸园,明确禁止他们吃一种果实。后来,亚当和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偷吃了这种果实,最终被上帝赶出伊甸园,让他们承受人世间的痛苦。后来,偷食禁果就被认为是人类原罪的开端。为什么亚当和夏娃会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呢?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越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甚至会引发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得它或接近它。简单概况为,凡是不让我做的,我都要去做。比如,为探险和挑战,部分“驴友”不爱去开发过的景区,偏爱自然与野趣。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做法与本身没有直接的联系,最重要的根源在于 “禁”,激起了部分人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好奇和逆反心理都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而逆反是基于人们追求自由的天性。《趣味心理学》的作者普拉图诺,在书的前言中特意警示读者不要阅读第八章第五节,可是大多数读者都违背了这个警示,都是首先翻阅第八章第五节。面对被禁的事物,我们首先是好奇,如果好奇得不到答案,那就产生逆反,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禁果”。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能看到禁果效应的影响,正如一枚硬币一样,禁果效应也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在于人们可以人为的把有价值的事物变成“禁果”,以达到吸引更多关注的目的。比如土豆在最初引进法国的时候,人们是不认可的,甚至称其为“鬼苹果”。法国很多权威人士和广大市民都不认可这个食物。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农学专家帕尔曼切派了军队,每天守卫土豆园,不让市民接近。人们非常好奇,什么东西值得军队日夜守护,可能是好东西吧?因为好奇,很多市民晚上偷偷的将土豆移植到自己的地里。就这样,土豆获得很好的推广,到目前为止也是广受欢迎的主食之一。

然而,如果我们随意的去禁止一些事物,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获得更多的关注。比如早恋的问题,很多家长和老师只要发现孩子有跟异性有亲密关系,就会主观的认定为早恋。然后,父母和老师强强联手,打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将早恋扼杀在摇篮里的口号,禁止孩子早恋甚至正常来往。可是,这种禁止,非常容易引发孩子逆反的心理,本身不是早恋的孩子,在严厉的禁止下,他们会冒险去尝试那些“禁果”,哪怕受到伤害也在所不辞。

1,我们可以将那些人们暂时不认可,但有价值的东西或事物,人为地变成“禁果”,从而吸引人们的关注,提高事物的影响力。

2,对于“禁果”,我们不能随意的对自己不赞成或不喜欢的事物当成“禁果”,以免被动的增加其关注度和吸引力,反而适得其反。

家庭教育,小孩子越好奇的东西,父母越禁止,越禁止越好奇越喜欢越沉迷...
答:对于“小孩子越好奇的东西,父母越禁止”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父母禁止孩子接触某些事物,通常是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他们可能担心这些事物会对孩子的安全、健康或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然而,这种禁止往往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渴望去了解和尝试这些被禁止的事物。其次,过度...

为什么越禁止,孩子越想吃零食,越不禁止,他反倒能控制零食呢?
答:因为这是孩子的一种叛逆心理,当你拒绝他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往往想和你对着干,所以你对他的教育方式一定不是严令禁止他去做某件事情,而是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这个东西的好与坏,让他对这件物品产生属于自己的认知,这样才会杜绝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叛逆心理。

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是保护动物还要吃??
答:大部分人都有好奇和猎奇心理!为什么不让吃?为什么不让看?为什么不让玩?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让人好奇了。“不让”肯定有原因,“我”得搞清楚、弄明白这个“为什么”!所以,凡是国家、社会、民族、宗教、家长、老师等明令禁止的东西,反而更受到很多人的“探索”,有些甚至不惜把自己...

为什么父母越禁止的孩子越喜欢做?
答:父母的禁止也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大部分父母在对孩子下达禁止命令时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被禁止。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什么结果,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为什么父母越禁止的孩子越喜欢做?好奇心孩子在无知的年龄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没有形成危险意识和规则意识,很少认识到父母所说的“捣乱”或“危险”...

越得不到的越想要,得到的反而不珍惜,为什么呢?
答:越得不到的越想要,得到的反而不珍惜,为什么呢?人们越得不到越想得到,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珍惜。这种效应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就是这个道理。这种事屡见不鲜...

为什么越是家长禁止的行为,孩子越是情有独钟,甚至上瘾?
答: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懂得用正确的方式来给自己的孩子做引导,而并非是去强行的禁止小孩子的相关行为。教育失去了准则如果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做出了强行禁止的行为的话,那个小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的相关行为受到了冒犯,于是就会做出对于爸爸妈妈非常抵触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很...

你越禁止,孩子越想玩!当孩子沉迷手机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这位妈妈的经历,很多父母都不陌生,大人们又是没收、又是摔东西、又是监控,但是孩子对手机的兴趣不仅丝毫未减,反而愈演愈烈。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禁果效应”。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当孩子因为外力被迫禁止接触一些事物,他反而会对这些事物...

禁止孩子玩游戏的后果
答:现在孩子去网吧的几率少了,但类似的行为依旧会出现,孩子为了玩游戏过瘾,可能会和其他孩子借手机玩,更有可能会顺手带走同学的手机,这种行为养成习惯后,后果不堪设想。4、家长越禁止,反而激发孩子的欲望 有一个心理名词叫“禁果效应”,意思是说,越禁止的事情,孩子的欲望会越大。对于手机亦是如此...

求不得就偏宠,心猿意马就相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爱而不得,就越是爱。拥抱可以平静纷乱的情绪。人们越得不到越想得到,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珍惜。这种效应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拥抱可以传递温暖。亲情友情爱情,哪怕是一个陌生人,在他们走入人生低谷时,在他们蜷缩在寒冷长夜时,...

为什么有时候越是别人不让做的或明令禁止做的,自己却越是要做?
答:好奇心人人都有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性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