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郭沫若的为人怎么样?

大文豪郭沫若的为人怎么样?

见风使舵,出卖朋友,沾花惹草,抛妻弃子除了有点才华一无是处

谈及近代的文人,有两个人绕不过去,一个是鲁迅,一个是郭沫若。鲁迅早已被熟知,但郭沫若很多人知其名,但却不知道他才华究竟如何。
很多人评价,要论才气,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中,郭沫若当仁不让的排第一。但是,这样的一个才子,却众所周知的风评不佳。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评价过郭沫若,但其中鲁迅评价最到位,内容只有五个字:“才子加流氓”!
郭沫若的才华,真的非常惊艳
如今,很多谈论郭沫若的人,可能不太了解郭沫若的才华。撇开各种争议,单就郭沫若的才华而言,绝对惊艳!总而言之,郭沫若的才华是全方位的,几乎是一个文学上的通才。
研究郭沫若的成就,就会发现,他集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作家、剧作家、评论家、书法家、社会研究专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等各类桂冠于一身,名头太多了,有些是官家送的,但大多倒名至所归。
比如,科学家身份就鲜为人知,但确实存在。郭沫若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的是医学。新中国后,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坦率的说,平常人做好一件事就了不得了,但郭沫若却样样都行。很难想象,一个人的才华能达到这种程度。
文豪鲁迅,为何要骂郭沫若呢?
大文豪鲁迅为何非要骂郭沫若呢?其实,这是郭沫若主动招惹的。
郭沫若曾骂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甚至骂鲁迅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谛)”!
众所周知,当时各路社会名人,没被鲁迅骂过的还真不多,面对主动上门挑衅,鲁迅岂能罢休,于是给了郭沫若五个字,即“才子加流氓”!原话是:“才子加珂罗茨基(流氓痞棍)”!
实际上,当时郭沫若很傲气,或者说是狂妄吧。比如,他曾经认为:举目神州,“中国真没有一部可读的杂志”,“《新青年》还差强人意,但都是一些普通的启蒙文章”!
才子郭沫若,为何风评不佳呢?
官方对郭沫若的评价是: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这个评价非常高。
但为何他的风评不佳呢?其实和他所做的两件事有关。
(1)在对待女人上,他风流潇洒,始乱终弃,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基本责任。抛妻弃子后,日本妻子找上门来,连见一面都不肯。至于对第一个老婆,据说是因为不漂亮,所以就嫌弃了。
(2)官瘾很大,做了不少软骨文人所做之事,无条件跟风,谁有权跟谁。比如《献给在座的江qing同志》和《水调歌头?粉碎si人bang》,这两首诗的对比,让人很无语,可谓是见风使舵。
后记
往事犹如夏风一般,已经远离了我们。但值得深思的是,文人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骨头!
在中国历史上,草民百姓吃文人的苦太多了,比如明末清初时分,张口大义,等到清军来了,很多文人却投降。
更无耻的是,清朝的文人几乎都是软骨头,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拼命的拍马屁,在一片恭维声中,成就了伟大的康乾盛世,和清朝“无昏君”的美名。但是,却让一个曾经的世界霸主轰然倒塌,成为列国的盘中餐。
中华的脊梁不一定是文人,但文人享受国家奉养的时候,就应该挺起胸膛,勇做中华的脊梁。但可惜的是,自清朝开始后,中华脊梁还有吗?或许,清朝的左宗棠算一个。列为看官,其他你认为还有哪些?

郭沫若是文人中的流氓,流氓中的文人... 郭沫若早熟,七岁就喜欢他嫂子(《叶罗提之墓》),造成他女性崇拜意识,后来诗集《女神》、话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虚构人物,婵娟)、《蔡文姬》等剧作中都得到表现。 据《沫若自传》记载,真正唤醒郭沫若的“性的觉醒”的是他的三嫂。在郭沫若的眼里,他的三嫂是姑嫂中是最美丽、最优雅、最贤淑的一位。那是在三月的一天,风和日丽,耐不住家塾里苦读的煎熬,郭沫若借口小解向先生告假走了出来,当他来到花园门口,却意外的看见三嫂正背着手站在一笼竹林的下面,郭沫若轻轻地停住脚步,从后面端详着三嫂的背影。他看到今天三嫂穿着一件葱白竹布衫,两手的颜色如玫瑰,如粉棠花一般。无名指上戴着一枚金色的顶针。三嫂大约是感觉到春闺的寂寞,显得有些慵倦而有所期待的样子。……郭沫若本打算走开,可是他的一双眼睛却被三嫂那粉红柔嫩的手紧紧的吸引住了,他竟痴痴地望着,无暇顾及其他了……这一段经历,在少年郭沫若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在他的脑海里,三嫂成为第一等的美人,成为他心中所向往的未来恋人的模特。 郭沫若儿时有女性特质,在《我的童年》里,郭沫若讲述了一位姓章的不良分子在自己被斥退的时候和自己“渐渐接近起来了”。事情逐渐发展下去,终于有一天姓章的不良分子表现出了他的爱慕。“他尽劝我喝酒,我喝吐了。我决意要回学校去,他劝我休息一下,引我到一间房里面,大约就是他的寝室。他劝我在床上休息,我便和衣睡下去了。他把房门闩了,走到我床边来,出乎意料地便把我抱着,要和我亲吻。我用力地给他一拳,把他打倒在床下,鼻血也打出来了,我愤愤地起来抽开房门走了。” 郭沫若有同性恋倾向和经历。郭沫若少年时代,对同学吴尚之产生过暧昧的情感。在《我的童年》中,郭沫若首次承认自己有同性恋倾向是在与姓汪的少年的交往中,他是这样说:“我在这儿才感着真正的初恋了,但是对于男性的初恋。”同时,《我的童年》还描写了他和几位男性同学的交往。 宗白华也谈到郭沫若的同性恋问题,他曾说过:“五四运动前夕,由李大钊等人发起,我们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里面,曾琦(慕韩)、王光祈(润屿)、魏时珍、周太玄等,都是四川人,曾在成都高等中学堂与郭沫若(开贞)同学。所以先前郭沫若嫖娼挟妓、搞同性恋、酗酒闹事、自暴自弃的不良行为,我也有所耳闻。1920年郭沫若有意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但是许多会员表示,‘吾会中会员,入会时取格极严……况士人无行,自古已多,今世学者尤多反复无常之小人。故吾会友介绍新会员,当慎之又慎,审之又审……’。郭沫若终竟没有能够得到批准入会。” 郭沫若在一生中有多位情人,包括安琳(彭漪兰)、于立忱(于立群的胞姊)、黄定慧(黄慕兰)等。 郭沫若当时有一个情人,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安琳。安琳本名彭漪兰,安徽芜湖人,曾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北伐期间在武汉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工作,任妇女股干事,大革命后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方高温多雨,痢疾流行,郭沫若患上了痢疾,安琳不顾劳累为他寻医问药。有一天昏黑时遭到袭击,郭沫若与队伍失散了,又是安琳不顾危险赶回来寻找他。两人相携而行,在当地农民协会的协助下,他们在一个叫盐酸寮的乡镇上隐蔽了10天。待风向一转,同船到香港,稍后一起回到上海。在上海的内山书店楼上,安琳和郭沫若度过短暂的蜜月时光。 这一段奇特而浪漫的经历郭沫若是难以忘怀的,他曾经打算据此写七篇连续性的小说,题目分别是《酒家女》、《党红会》、《三月初二》、《未完成的恋爱》、《新的五月歌》、《安琳》、《病了的百合花》。总的主题是革命与家庭(两者之间的矛盾)。其中一篇直接以安琳为题,足见两人情愫深厚。“安琳哟,我是永远不能忘记你的!”他在文章中直言不讳地说过这样动感情的话。 郭沫若再赴日本前,朋友们为他和安娜(郭沫若的日本妻子)饯行。安琳也去了,席间显得不大自然,原因在于郭沫若和她虽有情愫但郭沫若却不能专爱于她,他的日本妻子正坐在他的旁边。郭沫若瞧着安琳有些尴尬的样子,心里禁不住想道:“她假如和我是全无情愫,那我们今天的欢聚必定会更自然而愉快。恋爱,并不是专爱对方,是要对方专爱自己。这专爱专靠精神上的表现是不充分的。” 据郭沫若自己写的文章回忆,安娜当时对郭沫若与安琳之间的“革命伴侣”关系了如指掌。安娜非常平静地向郭问起此事,郭坦率地承认爱安琳。安娜望着熟睡的孩子们说,是我阻挡了你们的结婚,如果没有这几个孩子,我会成全你们的。 内山完造在《花甲录》中说:郭沫若是由“一个穿着军装的可爱的姑娘陪同来的,在我家里住了十几天。这个姑娘生在安徽,据说年迈的父母亲是日本留学生,因而她会讲日语……那时候,郭夫人(富子)从广州先一步归沪,赁居在我家附近的一所小房子里,她与这位姑娘之间有些争执”。还有一种说法:安琳到上海后曾去过郭家并住在那里,当时她告诉安娜郭沫若曾追求过她,安娜听了好像在安慰她似的说:“男人嘛,都是这样,你别介意。” 另据朱其华在1927年底回忆时,谈到了郭沫若与安琳的关系,他甚至说郭沫若和安琳是色情狂,当众性交。有人认为,朱其华所写全不足信。 1933年前后,郭沫若在外嫖娼,染上性病,并且传染给安娜,一时间手足无措,为此不得不写信给恩师小野寺直助先生,恳求他介绍关东地区的专家名医给予治疗。 郭沫若在日本与于立忱有一段情。于立忱出身于名门,是民国初年要人岑春煊的外甥女,也是郭沫若后来的妻子于立群的亲姐姐。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于立忱,亭亭玉立,大家闺秀。作为《大公报》记者,大约在1934年被报社派驻东京。在东京的日子里,郭、于两人过从甚密,据说于立忱后来参加东京的示威游行,高喊反日口号,被日方驱逐。在回上海不久的1937年5月,于立忱突然自杀,留下了“如此家园、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的绝命词。 据谢冰莹的回忆,于立忱曾经为郭沫若而堕胎,郭沫若拚命追求于立忱三年,口口声声称与安娜没有感情,决心要摆脱安娜,但于立忱怀孕后,郭态度突然改变,吞吞吐吐敷衍。于立忱由此大彻大悟,明白郭原来是这么一个人格扫地的人物。谢冰莹的回忆是一家孤证,可信度如何,仍有待继续考证。但于立忱的自杀,是郭沫若一块难以摆脱的心病。郭回国第四天,就前往中国公墓凭吊于立忱,并很快与其妹妹于立群相识,当于立群将于立忱的遗诗转交郭沫若时,郭沫若双手微颤,竟一句话也说不出。 因为于立忱的关系,郭沫若对《大公报》的感情变得相当复杂。起初郭对《大公报》欣赏有加,后来《大公报》当家人张季鸾追求于立忱,郭非常感冒,两人遂成为“情敌”,郭就再也没有说过《大公报》一句好话。于立忱既逝,抗战期间张季鸾和《大公报》主编王芸生到武汉,郭陪同游玩,正当小船离开小岛之际,王芸生开玩笑说:“郭先生,可不要脚踩两只船啊”。一语双关,搞得郭沫若“满脸通红”,从此留下对王的愤恨之心。 关于郭沫若未和于立忱结合的原因,有人认为是郭沫若的家庭责任心,他不抛弃安娜和孩子。也有人认为,他是利用安娜的日本人身份,因为当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对郭的通辑令仍然有效,失去安娜,可能失去日本的保护。所以,当他回国后,安娜失去价值了,他立即和于立群同居了。 情人于立忱自杀后十日,郭沫若为她写了一篇短文《断线风筝——纪念于立忱女士》,有人认为,他写此文的重点不在于纪念于立忱,而是暗示这一夜郁达夫与于立忱同居了,然后以此推托自己是于立忱肚子里孩子父亲的责任。

郭沫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他们藐视权威,反抗束缚,任气尚勇,彰显一派侠者风范,大是大非面前试图以一己之身力挽狂澜。虽不成功,这一行为意识超出传统侠观念的狭窄性局限,突破了历史上只为知己而死的简单化侠客思维。浓厚的诗味将儒家“仁道”精神融注到侠文化领域,这就使得郭沫若笔下的游侠实行的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利他行为,...

为什么学历史的人都对郭沫若很不屑?
答:我个人对郭沫若的评价:学贯古今,才识可堪师表;风摆杨柳,为人不足效法。沙叶新则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沫若作为伟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两面。就才而言,郭沫若无疑是现代文学、考古研究等领域不世出的领军人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朋友,不研究郭老、不研读郭老的著作,显然是不全面的。但就为人而言...

大文豪郭沫若为何被众人唾骂,甚至成为千古罪人?
答:只要碰到势力比自己大的人,就会刻意的去逢迎对方,阿谀奉承,完全没有一个文人该有的傲气。因此郭沫若在文坛的名声也不太好,得罪了不少自己的朋友。不仅遭到民众的唾骂,就连鲁迅气急了也叫他流氓才子,足以见得虽然才气不错,但是为人很有问题。第三:郭沫若就是典型的渣男。郭沫若放在现在就是典型的...

郭沫若是一个有名的诗人,那他的人品如何?
答:鲁迅回他一句“才子加流氓”,是一点也不过分的。那么,在现代中国历史语境之下,才子是如何变流氓的? 才子与流氓之间,究竟有何内在的精神脉络?还是要从童年说起,一个人的秉性通常与他的家庭与生长环境有关。郭沫若出身于四川乐山沙湾小镇。这个地方以盛产土匪出名,当地人也多少沾染了一点匪气,郭沫若...

鲁迅、林语堂等人对郭沫若的评价很差,这是为什么?
答:鲁迅与郭沫若都是罕有的才子,生于同一个时代,难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尴尬。郭沫若和鲁迅原本是朋友,二人之间的矛盾最初由郭沫若挑起,郭说鲁迅是“反革命人物”和“法西斯”,鲁迅便回他一句“才子加流氓”。但是鲁迅瞧不起郭沫若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郭沫若的性格和为人的确有问题。郭沫若的私生活...

怎样正确地评价郭沫若?
答:郭沫若先生才华横溢、学兼中外,他是文学家、社会科学家、革命家、伟大诗人,功业巨大、影响深远。他是我青年时代崇拜的对象,他的新诗作品引导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郭沫若是个文学巨匠,为何惨遭那么多人唾骂?
答:用当下对花心男人的说法,郭沫若是典型的渣男一枚。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名字叫张琼华,她嫁给了郭沫若,等于有名无实。因为张琼华的外形不被郭沫若认可,他挥挥衣袖走人了,让这个女人给他守了一生的活寡。如果说他们二人没有感情,是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这倒也是真的。可是后来郭沫若的行径,就是人们所...

郭沫若是有名的文学家,为什么受到许多人的唾骂?
答:若不研究他的私下生活,单单以他文人的身份去了解他,那么郭沫若就是典型的大文豪,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极大的,同时也给文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文学巨匠,却没有被文化涤荡净化了品格。在我们常识范围内,认为文人定是精神世界的引路者,用他们的学识和见识引导人们,然而郭沫若的出现,才...

大文豪郭沫若到底做了什么?为何骂声越来越多,甚至被称千古罪人_百度知 ...
答:对于郭沫若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个文学家,他的一生创作了非常多知名的作品,像《郭沫若全集》、《骆驼集》等等,相信有很多人都看过,本来这么一个人应该是受到大家爱戴的,但是每当提到他总是有不同的说法,有人称赞他是继鲁迅之后最厉害的文学家,但是也有人说他是“变色龙”谩骂他...

郭沫若人品究竟如何?
答:比如,科学家身份就鲜为人知,但确实存在。郭沫若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的是医学。新中国后,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坦率的说,平常人做好一件事就了不得了,但郭沫若却样样都行。很难想象,一个人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