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特点

简答我国的农业特点

当今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如下:
1、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日益增强。
2、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3、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
4、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的步伐加快,混合经济的
趋势显现。
5、科技进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6、农业发展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存,积极推进农业化经营。
7、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
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转变。

  中国农业问题的主要焦点就是庞大的并且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食物供给安全问题。国家的农业政策和相关的项目都围绕着这一焦点。中国目前的总人口为12亿,预计在2030年达到人口顶峰以前还将增长25%。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充足的食物供给将继续成为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优先领域,并在计划中到得反应。

  中国农业是一个变化的、复杂的产业。宏观的数据——1亿公顷耕地、4亿公顷草地、4亿头生猪——掩盖了很多事实。耕地,从热带一年三熟的集约经营的稻田到温带干旱气候下、受生长季短和降雨少而多变的条件限制的旱地都有。大约75%的草地被认为可以用于持续畜牧业生产,但大部分的载畜量很低。很多草地都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农产品加工设备或市场基础设施不足。与其广阔的面积相反,这些草地目前提供的产品仅占全国肉类供给量的一小部分。中国是世界养猪业的先锋,目前有大约每年生产4亿头生猪。大部分(大约80%)是家庭式生产的,喂养家庭日常剩余和农作物残留秸秆。然而,商业化的集约养猪单位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扩大。

  主要的单季作物有(依据播种面积)大米、小麦、玉米和棉花。蔬菜和水果生产随着收入和追求营养平衡与食物多样性导致的消费需求的提高而逐年增长。肉类和牲畜生产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长。增产的食物还用作家畜饲料。大量稻田转变为鱼塘,从而水产业也在快速增长。各种农产品的区域化集中生产反映了国家的气候和地理特点。由于出现了对食物安全的关注,绿色和有机食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近年来中国在农业生产力和食物产量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在大量文献得以反映。在食物生产领域,中国已经实现了充足的自给。分析家们将这一发展成就归功于:家庭生产责任制和新的食物生产技术。但是,中国目前所获得的食物安全是建立在高昂的环境代价基础上的。由于资源基础的退化,农民的收入目前难以提高。环境问题,包括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湿地开垦、灌溉土地的盐渍化、农业水污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有机质和化肥流失、秸秆焚烧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然而,广泛应用可利用的技术、新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相关的其他变化能够使中国养活其不断增长的人口,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中国农业政策主要针对于国家和区域的食物安全。国际贸易控制、内部贸易限制、投入要素的间接补贴、生产指标、研发投资和粮食储备的巨额财政支出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政策导致了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目前的许多政策和实践因其在水土资源基础保护方面具有相反的作用,已经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障碍。经济的和环境的目标经常是相互冲突的,因此,需要执行促进经济和环境目标相统一的政策和实践,而技术变化本身不可能产生中国的持续农业。

  城市化和工业化正快速地发展,然而中国的人口仍以农村和农业人口为主。农产品的销售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正越来越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有助于消化在非农经济领域的巨额投资,特别是东部省区。绝对的农村人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指标,并将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而继续变化。

  全球化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已经是个大数字,并正在扩大,这部分的贸易主要是由合资企业投资,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进行的。入世已成事实,并将“游戏规则”引入到中国,包括进出口控制和产品标准——特别是关于农药残留水平的标准。入世将增加农场合并和食物生产领域结构调整的压力,但也会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机会。

  在这个全球知识和技术经济体系中,中国的成功和竞争力将取决于有技术的农业工人和熟练的技术顾问。虽然中国农民有着很好的生产技能,但他们在市场和金融管理领域的技能显然不足。此外,正规教育水平也低于许多竞争国家。

  新技术和改善农业环境的政策将是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保护与恢复环境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农业研发投资比竞争国——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低。而且,促进持续发展的政策的实行一直是试探性的。

  近一时期和未来中国农业将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1、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日益增强。

  2、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3、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


  4、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的步伐加快,混合经济的
  趋势显现。

  5、科技进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6、农业发展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存,积极推进农业化经营。


  7、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
  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转变。

1.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
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
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2.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
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3.西北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
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
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4 青藏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
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特征
答:中国传统农业基本特征:一、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孤立进行的,是一种生计农业。进行农业生产的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劳作。二、农业劳动基本上靠体力,也用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农业生产多是依靠经验的积累,缺乏科学和技术的指导。产量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三、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城镇人口远远...

中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种类、分布,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特点
答: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问题: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四、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答: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加;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原有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二元结构,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1、面向国内外大市场;2、立足本地优势;3、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

中国的农业特点是什么两点
答:中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基本生活。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越来越重视,中国农业呈现新特点。1、中国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6%,平地占34%。同时,半干旱与干旱地区所占比重大,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0%以上。全国耕地面积12339...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特征
答:三、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构成了社会的主体,而城镇人口相对较少。土地大多被地主阶级控制,这使得农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四、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作物不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模式和不同的农业类型。中国传统农具与动力的发展:西周时期,耒耜是主要的耕作工具。尽管木石制农具...

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答:基本特点:小农户个体经济为主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

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
答:另一种答案:1. 生态农业的综合性体现在其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发展。2. 生态农业的多样性考虑到中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结合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多样的生态模式和...

中国古代农业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答:1.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以满足自身需求为生产的基本目的 3.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很难扩大再生产,既脆弱又顽强

我国农业有什么特点
答:1. 从远古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逐步演进至“石器锄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被广泛采用,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2. 在原始社会,土地实行的是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这种制度转变为土地国有制的井田制。然而,到了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并在战国时期被彻底废除,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