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和外国人交流应该注意什么

与外国人交谈要注意什么?

想必大家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种说法都很熟悉吧,偌大的中国尚且有说不尽的风俗礼仪,更何况那些我们不了解的国家呢?
小兵在一次旅途中认识了一位会讲中文的法国男士瑞特,两人相谈甚欢。出于对瑞特的关心和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小兵问瑞特:“你看起来很年轻啊,请问你多大了?”瑞特没有说话。小兵以为对方没有听清,又问了一遍,然后紧接着问了又一个问题:“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啊?”小兵想知道的是:普通法国人收入多少才有能力出国旅游。瑞特这下生气了,他对小兵说:“你为什么对别人的隐私这么感兴趣?”小兵很委屈地想:有什么呀,大惊小怪!
我们国人习惯在与人打交道之初询问对方的年龄等个人情况,以示亲近和关心,长辈和晚辈交往时,此类问题问得更多。如果遇到外国朋友,你就不能问年龄了,收入也不能问,如果问了,就会被视为窥探他人隐私,是很忌讳的。别等你被人晾在一边,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了解差异,尊重“洋人”的思维习惯
中外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造成了彼此间问候、交谈等语言上习惯的差异,了解了这些基本差别,我们和外国人交谈时就能轻松制造愉快的氛围。日常交往寒暄时,明白了这些基本点,就不会在一开始相互问候时就产生误解。
“上哪儿去呀?”“身体还好吧?”这些话语在外国人看来,都是在干涉隐私,如果你这样打招呼是要惹人不高兴的。欧美人的问候语言不包括“吃了吗”,如果这样打招呼,他们会理解为你要请他们吃饭。同样,如果在外国朋友家的饭桌上吃饭,他问你:“吃饱了吗?”如果你客气地说:“饱了。”他就真的不给你盛饭了。和外国人打招呼时,按照他们的习惯问候“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等,就足够了。
外国人通常都很实在,他们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讲谦虚客套。他们不喜欢刻意地表示谦虚,而是喜欢张扬自己和鼓励别人。当他们夸奖你的时候,不必说:“不,不,我差得很远。”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奇怪:你为什么不能肯定自己呢?大大方方对他们的赞美说声“谢谢”,是最好的回应方式。
欧美人崇尚年轻,喜欢标榜自己年轻,老人也是这样。所以,不必刻意去搀扶健康的外国老人,或者说一些“您老小心些,您老慢走”之类的话,这样也会让他们不高兴。
小月在快餐店吃饭时,和对面的英国老人进行了一段愉快的交谈。老人向小月问了许多中国特产方面的问题,小月一一作答,并询问老人,英国有哪些风景名胜。老人也同样兴致勃勃地回答了小月的问题。吃完饭,两人一同向店外走去。走到门口,英国老人很绅士的为小月拉开玻璃门,并作出“请”的手势。小月一看慌了,连忙摆手拒绝,口中还说:“我怎么能让老人为我开门呢?您先请吧!”老人听了小月的话,表情非常尴尬,脸都红了。结果老人面露伤心之色推门而去。小月心里还说:怪人!
欧美人尤其强调尊重女性,如果一个英国老人为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拉开门,千万不要惊讶或拒绝。
外国人喜欢夸奖女性“性感”、“迷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对女性的最高赞美,完全是礼节性的,不带任何暗示意义。而我们中国人通常不会用这些字眼赞美女性,如果国人这样说,多半会被视为“不正经”。当中国女性听到从外国友人口中发出这样的词语时,千万不要得意洋洋或惊慌失措,就把它当作“你好”的问候即可。
英语国家普遍言行礼貌,我们与外国友人交谈时,一定要时刻把“请”“谢谢”“对不起”挂在嘴边。
避开禁区,接受国际惯例
和外国人交谈,应该避开话题禁区,如果是初次交往,更要注意。
不问年龄。外国人将年龄视为隐私中的隐私,女性和老人更是忌讳别人问这个问题,它会给人以危机感。其实,现在不仅国际交往中要避开询问年龄,在很多大中城市的高级白领阶层,年龄也已经成为一个不该谈论的秘密。
不问收入。问收入相当于质问对方有没有工作能力,生活水平如何,身处哪个阶层。这个问题容易让人怀疑你对他有歧视或嫉妒心理。
不问健康。健康状况如何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无须他人过问。对于崇尚快乐的欧美人而言,问健康恰恰等于怀疑对方的健康。此外,健康涉及到本人尊严问题,如果被问者是特别注重交往细节的商务人士,并且真的有疾患在身,听到询问身体状况的问题,心里一定会很别扭。
某中方企业第一次与外商合作,请美国企业的代表斯金女士吃饭,席间闲谈,以期拉近距离。见斯金女士对参餐桌上的拔丝苹果很感兴趣,负责接待的小田就详细为斯金介绍了这道菜的做法,斯金听得入迷,连连叫好。小田话锋一转,说:“看斯金女士一副精英的气度,想必爱人也很出色吧?哦,对了,您有小孩吗?很多小孩特别喜欢吃这道菜,以后您可以做给爱人和孩子吃。”斯金女士当即皱起了眉头,说:“对不起,我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事实上,斯金是个单身女性,而且主张不婚主义。她对小田的冒昧发问很反感,马上决定取消与小田所在公司的合作计划。
不问婚姻。欧美很多国家对婚姻持宽容态度,有的人可能终生单身,有的可能正受到感情之苦,还有的人处于热恋或刚刚离婚,或者有的人在性取向上不同于一般人。问婚姻,是种在外国人看来很无聊的问题,或者是有意的骚扰。同样的道理,随意问外国人家庭成员如何如何也是不合适的。
不问经历。毕业于哪里?在哪里工作过?在哪里生活过?这些都是被以为是“隐私”的问题。在多数外国人看来,问这种问题的人没有教养。与此类似,私人的家庭住址或电话号码也是不宜问的。公务、商务交往中更不应询问相似的问题。

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
  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相形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在美国,朋友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地招呼一声“哈罗”,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掐下手套。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二)称呼随便舍姓喊名

  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

  人们初次见面,往往是连名带姓一起介绍,譬如说:“我叫玛丽·史密斯。”这时对方可以随便叫她“玛丽”或“史密斯小姐”。常见的情况是,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过不了一会儿就改称名字了。

  有时刚同一个美国人结识,不知如何称呼好,你可以只称先生或女士。这时,对方会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热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尔逊,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别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萨利好了”。

  的确,美国人之间,不论职位、年龄,总是尽量喊对方的名字,以缩短相互间的距离。美国有家刊物曾专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中85%的称呼是只喊名字。

  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参议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教授、怀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三)与人交谈莫问私事

  在美国社会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准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所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美国入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多少?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会去问上一句“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至于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随便问的事,谁想在这些方面提出问题,定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往往用“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入的轻蔑。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对年龄的看法同我们大不相同。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国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有一次,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举行盛大聚会,宾客如云。当地一位名牌大学的校长与其母亲也光临盛会。留学生在欢迎辞中说:“××老夫人的光临使我们全体同学感到荣幸。”“老”字在中国是尊称,不料却触痛了这位老夫人,当时她脸色遽变,尴尬不堪,并从此再也不在中国留学生的聚会上露面了。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和美国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为宜。平时无论到饭馆还是图书馆也要尽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后再坐下。

  (四)社交场合女士优先

  美国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这里姑且不论。但在社交场合中,她们总是会得到格外的优待。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从历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欧洲中世纪骑士作风的影响;若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

  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都要谦让妇女,爱护妇女。步行时,男子应该走在靠马路的一边;入座时,应请女子先坐下;上下电梯,应让女子走在前边;进门时,男子应把门打开,请女子先进。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子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边,为妇女找好座位;进餐时,要请女子先点菜;同女子打招呼时,男子应该起立,而女子则不必站起,只要坐着点头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时,男子必须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东西掉在地上时,男子不论是否认识她,都应帮她拾起来。

  总之,美国男子在社交场合同女子接触时,一方面事事尊重她们,另一方面又要处处以保护人的姿态出现,以显示男子的地位。

  (五)礼貌用语多多益善

  不少到过美国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即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常令听者心舒意畅。的确,在美国“请”、“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语言随处可闻,不绝于耳。

  在美国,不论什么人得到别人的帮助时都会说一声“谢谢”,即使总统对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场里,售货员的脸上总是堆着笑容,当顾客进门时,他们会主动迎上来,问一声“我可以帮助你吗?”当顾客付款时,他们会微笑着道谢。最后还会以谢声送你离去。同样,顾客接过商品时也会反复道谢。

  美国人在一家人之间也是客气话不离口,不仅夫妻之间如此,对小孩子们说话也常带“请”和“谢谢”,这样,孩子便自然地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

  美国人还习惯于对别人道“对不起”。当人们发生小摩擦时,一声“对不起”,常使芥蒂烟消云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别人问路、在剧场中从别人座位前走过等,美国人也会连声表示歉意。美国人把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别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都视为不雅,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说声“对不起”,请对方原谅。

  1.举止:在外事活动中,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要自然诚恳、和蔼可亲,不能不拘小节。和人见面打招呼要自然亲切,不要不理不睬,更不要热情过度。

  2.谈吐:在与外宾交谈时,不要打听对方的年龄、履历、婚姻、薪金、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情况。同他们交谈,最好选择喜闻乐见的话题,诸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风光名胜、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方面的话题,大家都会感兴趣。

  中西差异在哪里?

  如果你想同西方人和谐相处,了解西方的礼节是非常重要的。

  最简单的问候是说一声“早上好”、“下午好”或“晚上好”。这种问候可以用于你不太熟悉的人或者任何与你匆匆擦肩而过的人。

  若你不很匆忙时,对不认识的人可说一声“你好”。

  当你第一次与别人见面时,通常要握手。此外,久违的朋友相见时,通常也要握手。然而,相遇时不握手也行�微微鞠一个躬�也是很有礼貌的。

  如果谁要和你握手,你当然要同他握手――拒绝握手是非常不礼貌的。通常是由年龄大的一方或者女子先伸出手。

  你在向别人问好时,直呼别人的姓名也常常是得体的。你可以说“早上好,蒙克里夫先生”或“你好,富兰克林”。

  有些问候在中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却不被采用。如果你问候一个西方人说“Whereareyougoing(你上哪儿去)?”或说“Wherehaveyoubeen(你去哪儿啦)?”他会想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实在是太失礼了。

  而如果你说:“Haveyouhadyourdinner(你吃过晚饭了吗)?”他可能会认为你想邀请他与你共同进餐。因此,和西方人相处时,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方式。

我想会有以下几种吧:
1、说话要有礼貌,不要对别人指手画脚。
2、要不卑不亢,维护民族尊严,更不要损害他国利益。

不要对某人有评价性的语言,法国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

维护民族尊严不卑不亢,也不骄傲自大.

做到不卑不亢,不丢国人的脸就行了。

如何与老外初次见面交流
答:在现今的全球化时代,与外国人交流成为了常态。对于初次见面的情况,很多人会因为语言、文化差异而感到不知所措。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与老外初次见面交流的技巧。与外国人初次见面,要注重礼仪和教养,这样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要注意点头或者握手的姿势、身体语言是否得当,尽量将握手时间保持5-7秒,...

想和一个外国人交朋友,需要注意什么礼仪
答: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与自己大有差别的外国人交朋友,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在与对方进行交往和沟通时,遵循国际社会中约定俗成的交际惯例。 一般而论,在结交外国友人时,有以下几条国际惯例。 1. 信守承诺。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 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

和外国人交流有什么礼仪或要注意的地方发???
答:德国礼忌: 德国商人很注重工作效率。因此,同他们洽谈贸易时,严忌神聊或节外生枝地闲谈。德国北部地区的商人,均重视自己的头衔,当对同他们一次次热情握手,一次次称呼其头衔时,他必然格外高兴。瑞士礼忌: 若给瑞士的公司寄信,收信人应写公司的全称,严忌写公司工作人员的名字。因为,如果收信人不...

第一次与老外聊天!
答:与老外聊天最重要的一点是装酷,老外很喜欢这样的人。和老外聊天时,你绝对不要流露出你是为了学英语而和他聊天,要给人感觉真诚,这样你们有可能成为朋友,老外很喜欢交朋友的。如果是第一次和一个不熟悉的老外交谈尽量不要问对方的隐私,比如年龄、国籍什么的。下面是本人认为第一次交谈比较合适的话:...

我们学校要来外国人座谈,作为学生我们该注意哪些,如:礼仪,交流等等方面...
答:我们学校要来外国人座谈,作为学生我们该注意哪些,如:礼仪,交流等等方面。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Cherry飘雪 2011-04-27 · TA获得超过4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基本要求 国际交往中的基本...

和外国人交流需要注意什么
答:要相信,微笑是会感染的。四、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没有较强的口语能力,如何能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呢?所以,从现在开始,提高你的口语能力吧,共通的语言才是友好沟通的桥梁。总之,与外国人交流时,我们需要注意的东西挺多的,但最关键的时,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朋友之间需要真诚,友善。

和外国人对话时有哪些技巧?
答:初次见面的外国人跟你说了句"How do you do", 估计多数人都会美滋滋地搬出学校教的那套,回敬一句"How do you do"。可英美人士却觉得你的回答有点买帽子当鞋穿--不对头。因为他们会觉得对话似乎没有得到回应,好像你并不高兴见到他一样。所以,当别人说"How do you do"的时候,你最好改答"...

与美国人交往或初次见面应注意哪些礼仪?
答:(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 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相形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在美国,朋友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地招呼一声“哈罗”,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还可直呼...

与外国人初次时见面用的话
答:但是男士要主动与第一次认识的女士交谈。不要与外国人谈论政治,宗教,信仰以及家庭。这些是很敏感的话题,除非你们已经无话不谈且志趣相投的。一般情况下你可以与第一次的见面的外国人交谈一天起开头,之后是彼此的国家,或是你给他介绍他感兴趣的问题。至于他们喜欢什么可以直接问。

怎样和外国人相处
答:与外国人经商时,一定要注意合同、合约的内容。一旦签约,就要尽全力遵守。如果不遵守规定,就会永远失去这个客户。外商若认为你是个守信、值得交往的人。即使你的报价比别人高,他们也会一直忠诚的与你合作。他们认为信誉高于眼前的利益,长久地合作关系更为重要。四、诚实初次与外国人打交道,他们都会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