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交际习惯 和交际用语

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

一.见面与交谈的时候的礼节
在见面时打招呼方面,我们中国人见面一般都会随意地微笑点头,有时见到熟人还会付上一句:"你吃了吗?"或者会问:“你要去哪儿?”而在英国,人们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仪.从握手,问候到相互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但是在美国,相比之下,就显得较随便了,当朋友见面时,通常便是一声热情的哈罗;要是第一次见面的话,彼此笑一笑,或者直呼对方的名字,以表示亲热.但英美两国在正式的场合,人们就会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在握手时,一般都是由女方伸出手,男方握时不可太紧,要是对方无意握手,则要点头鞠躬致意.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握手,则有一定的顺序.比如: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客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还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同他人握手时,眼睛应注视着对方,并拿下手套.如果没来得及把手套拿下,须向对方说明缘由并表示歉意.还有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如果不握手也可以微微鞠一个躬也是有礼貌的。

在打招呼方面,在中国,你问候别人时说:“你吃过了吗?”这是合礼节的,可是,如果你问候一个西方人说:“你吃过了吗?”他会认为你在邀请他吃饭。中国人打招呼时还经常说:“你遛弯儿哪啊?”“你等人啊?” 或者干脆问:“您上哪去啊?”如果把这些话搬到英语里去,对方会觉得问话的人脑子有毛病,明明看见我在做什么却还要问;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他们更会认为说话的人是在干涉他的隐私,他们可能的反应可能会是“mind your own business!”“Tha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I’m going to meet my girl friend , so what?” 因此,在与西方人相处时,我们最好用西方人的问候方式。说起打招呼美国人最为自然与豪放,在欧美等国家,见面时即使不认识也会微笑地对对方说[How do you do?]。打招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你有进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种生活礼节形式。而在英国,熟人见面时谈论天气的话题最多,他们很忌讳别人问年龄`工资等问题,所谓的西方女人不问高龄,男人不问收入。这与在中国一逢人问:“你吃了吗?”是不同的,造成这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食风甚盛,请客吃饭司空见惯,吃是人们谈话常见的话题。而英国位于大西洋北岸,属于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四季变化不明显,但一日之内天气状况可能瞬息万变,英国人认为“在本土没有气候,只有天气”,英国的天气每时每刻都是一个新鲜而有趣的话题,因而长期以来养成了谈论天气情况的习惯。另外,由于生活习惯和审美价值观的不同,英美人寒暄和中国人很不一样,这点在和英美人交谈时显得特别重要。汉语里的寒暄有时候还有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的气色看起来不太好,生病了么?”“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在中国,人们不会为此感到生气,但在英美国,人们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很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地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虽然英美人会常说“wish you good health!”道别时常说“take care”但一般不会把you are in good health之类作为问候或者恭维人时说的话(在他们看来这句倒像是医生对体检的人或是有病的人说的话)。所以在寒暄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会与西方国家的人闹出很多笑话来。


二.餐桌上的礼节


民以食为天,所以各国在用餐这方面是十分讲究的。东方和西方的餐桌礼仪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今天中西方人民之间的交往愈益频繁,了解餐桌上的礼仪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参加较为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很多,所以对此一无所知的话,说不定会闹出很多笑话来。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希特勒举行的一次宴会上,一位中国使节按照在国内吃西餐的习惯,在用餐时擦拭刀叉,并不知道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似乎是在责备餐具的不干净,希特勒看见此幕,立即命令侍者将餐桌上的餐具全部换了,这使中国使节窘迫难堪。姑且不论故事的真伪性,但可看出了解各国的餐桌礼节是多么重要。

对于英国人来说,是“轻食重饮”,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在菜肴上没有太多的特色,日常饮食也没有很大的变化,平时除了面包`火腿`牛肉之外就是土豆了。炸鱼和煮菜还有烤牛肉加纽克郡布丁是英国的国菜,主要禁粮是狗肉,他们不吃过辣或带有粘汁的菜肴。在英国人们大都喜欢喝红茶,还有威士忌。 而美国人清蒸或红烩的菜肴,不喜欢过烫过热的菜肴喜欢少盐,喜欢偏甜的食物,喜欢喝可乐`啤酒`矿泉水`白兰地等,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了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喜欢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而中国人比较喜欢用筷子,喜欢吃地地道道的中国菜,吃饭的时候也很随兴,没有太多的规矩和忌讳。中国人吃饭比较随兴,可能聊到开心处就大声说笑或是把餐厅当作自己家一样,让小孩跑来跑去,这在西方国家是相当不礼貌的。中国民族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一桌,主人总习惯说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方法叫客人吃多点,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究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那么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影往客人的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不会强迫别人喝酒。

另外就餐的时候,如果不懂得西餐的礼节,则须注意主人的动作,模仿他们来做,就不会出错.上餐的时候,美国人往往会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我最拿手的菜,希望你们可以喜欢.”他们不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谦虚,一个劲地说;”菜做得不好,请多多包涵.”之类的话,还有当你在美国人家做客时,如果主人向你夹菜,你应说:”谢谢.”不必像在中国人家做客时一直在推辞,这样的举动要美国人看来是不礼貌的,这定会使他们觉得你是嫌弃她所做的菜.还有一点要了解的就是要等女主人动筷子后方可跟着动筷,而且离席的时候也要等女主人离开后才能离开

但是,现在东方和西方的人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渐渐融入了各自的餐饮习俗,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三.在称呼方面三国的异同


在英国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较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可是在英国国家却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相处的模式。例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ma和grandpa,而是直呼其名,他们认为这是最得体,最亲切的一种方式,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和Miss,男的用Mr,已婚的妇女用Mrs,未婚的小姐则用Miss如Mr Smith. Mrs Smith. Miss Alice等。而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 Mis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所以不论职位,年龄,人们在尽量喊对方的名字,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缩短相互的距离。美国有家刊物曾专门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中85%的称呼是只喊名字,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称为亲却友好的表示。

但是,在中国,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人们常常会用“大哥”,“二姐”,“大嫂”,“李大伯”之类的,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或是其他认识的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不论在英国,美国或是中国的人,都习惯常把礼貌应语挂在嘴边,人们视它为生活中一剂不可缺少的调味剂,不管何时何地,都会感到使用礼貌用语所带来的好处,人们毫不吝啬地把它奉献给其他的人,对此对彼都是一种享受。

启示,不同的地方决定着不同的称呼方式,不同的称呼方式又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从我国与西方的名国的称呼方面的差异性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不同地区而特有的文化内涵,人们日常生活中特有的习惯,让我领略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多彩。


四.在送礼方面东西方各有哪些习惯

各区域的文化背景决定着区域独特的风俗习惯,使我们认识到了文化的独特性。送礼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节日婚嫁生日感谢帮助送别亲友及回礼。送礼是重要的是显示心意,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选择和购买礼物,这样受礼者若了解真相,也会收得安心。有一点应该注意,给人送礼时最好加上精美的包装纸这样既显出你已“落足心思”,又能引起对方的好奇心。

但当你与美国人相处时,记住,除非在节日或生病才会给对方送礼外,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会送礼,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地给他们送礼.要不他们在收到礼物时会感到难为情.特别是在他们没有准备回礼的情况下,会觉得很难堪.此外,美国人钟爱单数,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数字,而且不会在意所收到的礼物是否贵重,有时候在富丽堂皇的鲜丽包装下里面有可能只是几颗巧克力。但是逢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小孩受到礼物时会天真的认为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物,礼物多用花纸包好,再系上丝带。而中国人无论大大小小的节日都会送上一点礼物以表示自己的心意。特别是在春节的时候,人们更会把互赠礼物当成一种吉利、幸福、礼貌,无论是送的人还是收到礼物的人,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还有,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犁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于中国人讲究一定要成双成队,而且数量过少的话会觉得不好意思。难以送出去,美国人收到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而这种行为在中国却是万万不可的,如果当着送礼的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会被当作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不仅会让送礼的人感到难堪,而且会染他觉得你这个人没有教养,没有礼貌。所以。在中国如果要拆的话,也一定要在背后打开,千万不可以当着送礼人的面。


五.三国间的待客之道和做客之道


美国人讲究约会要周到,赴约要守时,做客时要彬彬有礼,自然大方,而且还讲究办事讲求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时间.什么时候做什么,一般都会先安排下来.所以他们不喜欢别人的突然来访,打乱他们的计划,让他们措手无策,毫无准备,所以如果我们如果要去他们家做客时,必须事先打个招呼,说你什么时候要过去,也让他们有时间准备.万一你临时有事不能赴约,应该尽早地通知对方,并表示自己的歉意,并说明原因,与人约定好后不能失约,失约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去赴约的时候最好要准时到达,因为迟到让别人等你是非常失礼的.当你到达的时候,你首先要按门铃或敲门,在征得主人的同意后方可进入,如果门口有放擦鞋的棕毯时,就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避免弄赃主人家的地板.如果戴有帽子的要把帽子脱下来.在房间里戴帽子是很不礼貌的.如果是在下雨天拜访的话,应该把雨伞放在室外,进去后当你脱掉外套或大衣时,主人帮你挂起来时,你不必客气.进屋后,要先向女主人问好,然后是男主人,如果发现主人家里宾朋满堂的话,就需同男主人握手和相识者握手,对于其他人微笑点头致意即可.在美国人家中做客,如果主人请你入座,请你不要推托,大方入座即可.反之,主人则会以为是桌椅有不干净的东西还是你嫌弃了呢.只有不要乱动主人家的东西,也不要随便询问家中摆设的价格,更不要随便抽烟,如果要抽的话请先征求旁边女士的同意,方可抽烟,而且当男主人向你递烟时,请你大方接受,如果推辞后抽自己的烟,这也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主人也会以为你是看不起他而感到非常的不愉快.


自从中国加入WTO.与其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再加上奥运年,这是个新的起点.中国即将迎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但是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所以我们要找出差异,消灭差异,才能融入世界.让中国与世界共舞.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并不是简单的事,所以中国在这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研究性课题能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西外交习惯的不同。

1.陌生人之间如何开始交谈,如英国人喜欢谈天气。
2.熟人间的寒暄内容,吃了没?how are u doing?
3.禁忌。西方人不问工资、婚否等私人的事情,中国人爱拉家常查户口。
4.交往模式,hanging out together or do some favor to each other,中国人爱请客吃饭。
5.对待外国人和新鲜事物的态度,各有各的自负。

英国人之间碰面除了问候一句:“How are you?” 之外,一般话题不会涉及个人问题,他们最喜欢谈的是天气,除非谈话的人自己提起自己的私事,同时诚心地征求对方的意见或建议,否则与之谈话聊天的对方也不会随便参与,只是附和或表示理解同情或感叹。

英国人无论在任何场所,他们都是小声说话,如果有人不小心大声说话或偶尔大笑了,看到有人不高兴地看他,他会对看他的人说声:“sorry”。 

在英国,“对不起”(sorry)可能是最常使用的词汇:无论是对天气感到抱歉还是对撞到自己的人,普通英国人时不时就会冒出一句对不起。

扩展资料:

此外,英国的餐桌习惯,英国人餐桌上的餐具就不同,他们第一时间在餐桌的每人位置上摆上的是两套刀叉匙,大的小的盘子,酒杯餐巾等。用餐过程是;

先吃餐前食品,一般是炸虾片或薯条等,有些还会喝点餐前酒。要用餐时,大多是一次性把要吃的食物按自己要吃的分量取到自己的盘子上。男士会让女士先取食物或直接按座位顺序每人取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国人英国人生活习惯各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英国人为什么爱说“对不起”?无意识的习惯用语



英国人穿苏格兰裙(特色)
打招呼常聊天气,喜欢用天气作为对话的开头或引入对话
在参加完朋友派对后通常要寄卡片表示感谢
正式场合,为了表示绅士,女士立场时男士要起立
吃牛排要从牛排左边吃起
使用刀叉时,手腕不能至于桌面下,即对面的人要能看到你的手腕关节一般风俗 跟中国相比,车辆在马路的左边行驶。驾车者会给行人让路,但并不总是这样。大部分人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火车站或地铁站、公共汽车站、银行、邮局等地方等待服务时要排队。在自动提款机旁,人们会有意识地与正在使用机器的人保持合理的距离。在自动扶梯上,靠右站好让别人通过。提出请求时要说"please",接受了帮助或服务后要说"thank you",无论事情多么微不足道。 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避免在晚上10点后打电话到别人家。晚上11点后打电话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使用主人家的电话前要征得许可,并且要商量怎样付电话费。在室内吸烟可能不被主人接受。如果你确实想吸烟,先询问主人会被视为礼貌的行为。 在中国的宴会上,客人在最后一道菜吃完后会迅速离开。而在英国文化中,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聚会因此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被邀请去主人家吃饭,一吃完就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餐桌礼仪安静地吃东西并且吃完自己碟子里的所有事物是礼貌的行为。剩下食物可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把叉放在盘子上,把刀放在它旁边表明你已经吃完了。如果你还在吃,就把刀和叉分开放在碟子上。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聊天。但要同时说话和吃东西是很难的。而在吃东西的时候张大嘴,哪怕是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诀窍是:吃东西和说话交替进行;只往嘴里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须张大嘴,用一只手遮住它。食物人们不吃动物的所有部分,如头、足和某些器官。他们如果看到中国人食用每一部分,可能会感到震惊。在英国人的食物中马铃薯替代米饭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不习惯用餐时吃马铃薯,不要不好意思要米饭。 习惯和爱好 卫生的标准似乎不同。人们不喜欢化学品,却不把碟子上的洗洁精冲干净就用它。"Do It Yourself"(D.I.Y.自己动手)和园艺是许多英国人的爱好,因为在英国人工非常昂贵。如果主人在自己的花园上化了很多工夫,他们很可能会为它感到骄傲。因此,恭维他们的花园是进行进一步谈话的很好的开始。 交友 通常,英国人不喜欢过于亲热,觉得这样肤浅而且不真诚。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会让他们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们建立友谊确实要花些时间。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个人问题,或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除非对方是很好的朋友。酒吧是英国人喜欢与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②这些差异是译员在翻译当中要注意的,如果翻译不当会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译员在这当中要担当好桥梁的作用了。下面我们看一些礼宾用语的中英文化差异以及他们的译法: 一、 问候每个国家的问候语都是不同的,比如: 有的中方主人在飞机场迎接外方的客人会说:“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我们不能直译为:Welcome. You must be tired all the way? 在英语思维习惯上,是对满脸倦容的人表示关切的话而不是打招呼的问候。按英语习惯可以这样说:You’ve had a long trip. 或Did you have a long flight?中文还有这样的恭维:“您年纪这么大,身体还是这么健康。”说英语国家没有类似的表达习惯。在他们的文化里,人们忌讳直接说对方年纪大。 不能译成:You are old but still look so healthy.”这样不但没有丝毫关心问候之意,却使别人以为你嫌他老不死。这下可把别人给得罪了。可以这样译:You look great.或You look wonderful.在较熟的朋友之间可以说:Your health is good.二、 称呼在书面语称呼上,对“Dear Governor……”或“Dear Minister…..”这类身份较高的称呼上,通常不译为“亲爱的省长”、“亲爱的部长”这个Dear习惯用“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文听起来很自然,但在英语习惯里,“朋友们”通常方在女士们先生们之前:Dear friends,Ladies and gentlemen三、 交际套语 交际套语应该符合习惯用法,才显的自然,得体, 有礼,否则听起来就显得生硬,粗鲁,甚至误解。下面就举一些典型套语的译法:1,参观或者会谈等场合,常听见中方的人说“请多提宝贵意见。”若直译为:“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问题就来了:你的意见应该是valuable 的,不宝贵的意见请免开尊口。正确的译法是:“Please give us your comments。”或“We welcome your comments。2,“怎么样,今天就谈到这里吧?”生硬、突然的说法:Well,shall we stop here for today?地道的习惯用语:Thank you for….。Shall we call it a day?3,“今天的菜不好,请多多包涵。” 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这种自谦客套的说法反而显得太牵强附会,况且请客总希望客人吃的好,否则,既然菜不好,为什么还拿来请客?故不宜直译为:Pardon me for the poor foods today。若用餐开始讲这句话,英语应说:Bon appetite,或者Enjoy yourself。若用餐完毕讲这句话,应该说:Hope you’ve enjoyed yourself。这样才与此情景相吻合。4,“这是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这是我们中国人为了表示礼貌客气的一句客套话,有时礼品并非“薄礼”也这么说;而英美人的思维习惯却是:这是专门为你准备的礼品,希望你喜欢。所以这句不妨这样说:This is a gift for your memory。Hope you like it。5,“你每月挣多少钱?”这恐怕是令人最忌讳的私人问题了,太敏感了。 若非要表打这个意思,应该把问题变为间接问题,不针对个人。若对方是销售经理,可以说:About how much dose a sale manager make a year?在做口译当中,除了要注意这些差异以外,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有着丰富的口语习惯词汇我们不能单凭字面意思去理解。比如:“This evening,if you have time , we can go to the movie together .” “Well, I will play it by ear!” play it by ear—-“用耳朵来弹奏”? 不是!这里的play it by ear 英文原意是: to decide sth. at the moment you need to and not before 因而这里意思可理解为:“今晚如果有空,你可以和我们一块去看电影。”“到时候再说吧!”有些词不能停留在望文生义上,要挖掘深层意思。例如:英文中就有child wife/husband一说,这个词就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孩子妻子/丈夫”了,它的确切意思应该是“老夫少妻/老妻少夫”。还有这句话:This machine is the last word in technical skill.其中the last word 就不好理解,原意为:最后一句话,最后决定权…但在这里应该是:(同类事物中) 最新形式,最先进品种。因而这句可译成:这台机器是技术方面的新成就。我们在理解习惯语时,不仅要理解它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它的习惯表达意思。例如:A: “What are we going to have for the lunch? Fish, pork meat, beef steak, or bread?”B: “You name it!”这里name字用作动词:命名,指定。中文我们可以整句理解为:“你尽管说吧!”或“你说一个吧!”而不要译成:“你起个名吧!”虽然英文里有这个意思,但中文这样就有一点别扭了。③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专业知识会有助于口译员的临场发挥。但是扎实的语言基础才是关键。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口译的训练,才能在现场口译中做到游刃有余。 英人的习性
英国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矜持。一般不主动人与攀谈,感情不外露,也很少有激动的时候。说话声音很轻,能克制自己。

了解一个英国人比较难,他们从不讲个人的事情。但是,英国人并不缺乏人情味。英国人很谦虚,也很幽默。

礼仪习俗
见面:英国人彼此第一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除了热恋中的男女,步行时一般人都不手拉手。英国人不喜欢别人干扰他们的个人生活。

当你去访问一个英国人时,得先在门口敲门,一直等到他说“请进”,才能进去。先生们进屋脱帽,而女士们则不必在室内脱帽。

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是天气,往往也是第一个话题。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盥洗室与去“100号”: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去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送礼和给小费:在英国,仅限于给侍者和出租车司机小费,在饭钱和车费之外多付1/10或1/8的钱。旅店的侍从或铁路搬运工为你服务之后,您也要付少量小费。

禁 忌
不能加塞: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
 1. black本意为“黑色”。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black list黑名单  black dog沮 black tea红茶 black coffee不加糖或奶的浓咖啡 2. blue本意为“蓝色”。blue Monday不开心的星期一 blue films黄色电影 blue blood 贵族血统   3. white本意为“白色”。white room无菌室或绝尘室 white lie没有恶意的谎言 white elephant 昂贵而无用之物  4. yellow本意为“黄色” yellow boy 金币 yellow dog卑鄙的人 yellow book 指法国等政府或议会发表的报告书此外, green hand表示“没有经验的新手”, red-neck表示“乡下佬”等。
英国很早便出现了以迷信为业的巫师、巫婆。现代社会中也有以看手相算命为业的人。

一、巫婆与黑猫
英国古代对巫师巫婆有两种看法,有的认为他们可以通神,有的却认为他们是不祥之物。直到19世纪以至本世纪初,如果村中发生怪事,尤其是死人,村民会认识是巫婆作怪,有时一哄而起去搜索巫婆,打死无辜妇女之事时有发生。现代英国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但与之相关的东西却流传下来。witchhunt“搜捕巫婆”一语进入政治,借指大政客清除异已。传说中的巫婆身边常有一黑猫相伴。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黑猫主凶。有说黑猫是巫婆变的。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说的就是你杀死一只黑猫,她可以再变八次。

二、吉祥的马蹄铁
马蹄铁被认为会招来好运。但溯其起源,说法不一。有些原始民族崇拜男性生殖器,认为它有给人好运的魔力。有的认为马蹄铁形如新月,而新月代表新生,所以是吉祥的。古爱尔兰传说耶稣出生在马厩,因此马蹄铁也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有人拾到马蹄铁便被认为会招致好运。

三、数字与日期
13被认为是不吉祥的。请客时避免宾客13人,大的活动不安排在13日,饭店没有13号房。13中出了个叛徒,耶稣和12个门徒吃了最后的晚餐。7的说法不一,现在大多认为它能招来好运,因此有lucky seven之说。还有人认为星期五不吉祥,如果又是13号,那更是诸事不宜。来由是因为耶稣的受难日是星期五。

四、生活琐事
1、碰碰木头
英国人(以及许多西方人)在说了一句得意的话之后会摸摸木头,碰一下木桌或木椅,嘴里念念有辞“touch wood”或“knock on wood”。如“我五年没生过病了”,“我这次考试一定成功”,说完碰碰木头,要不然他会得病,或考试失败。“碰木头的起因是耶稣被钉在木十字架上,所以木头代表了十字架或耶稣本人。摸摸木头表示向耶稣感恩、求他保佑。

2、打喷嚏
在英国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会说“上帝保佑你”。欧洲14世纪时“黑死病”流行,死人无数,得病的征候之一就是打喷嚏,谁要打喷嚏,就有可能染上此病。因此打喷嚏的人会说“上帝保佑我”,别人会说“上帝保佑你”。

3、不要交叉握手
朋友道别,不能越过另两人的手去和第四人握手。据说这样会招致不幸。可能是因为四人的手臂正好形成一个十字架。

4、不给第三个人点烟
吸烟的友人在一起,他不能一次点三支烟,而要在点过两支烟之后换根火柴或熄灭打火机后再点。否则会给第三人招来不幸。据说在一战期间,协约国的三个士兵夜间在战壕里吸烟,其中一士兵给另两士兵点烟。由於时间过长,结果第三人成了敌人瞄准的目标。

5、换牙与观流星
小孩换牙时大人会教孩子的脱落的乳牙从左肩的上方扔向后面,同时默许一愿。如果扔掉的牙找不到了,愿望也就实现了。类似的有,夜空中有流星殒灭,赶紧许愿,如在流星殒落之前想出这个愿望,它便可以实现。

6、撒盐
在英国如把盐撒了,就要发生口角或与朋友断交了。古希腊和罗马时盐是少有物。薪水salary一词来源於此。耶稣鼓励他的门徒“你们是世界上的光,你们是世界上的盐。”可见盐的可贵。但撒了盐也有解法“拿一些盐从左肩膀上撒向后面,不祥便解除了”。

7、碰响水杯
有些英国人认为吃饭时刀叉碰响了水杯,不去中止,便会招来不幸。所以在英国人家里吃饭尽量避免刀叉碰撞出声。万一如此,赶紧用手捏一下叫它停止作响,以免主人介意。

8、海潮
英国是岛国,沿海居民自古把海潮的起落与祸福联系在一起。沿海的人认为涨会有好运,落则会有不幸。

9、镜子与百叶窗
在老一代英国人中,有人认为打破镜子预示家中要死人,或有7年的不幸。自古不少民族认为镜子里可以看到神的旨意,如打破镜子就表明不叫那人看到未来。如家中办丧事,有的人就把镜子翻转过去使之面向墙壁。他们认为在镜子里看到了死人,则自己很快就会死去。还有,如果百叶窗突然不关自合,有人认为家中将有丧事。因为守丧的习俗是把百时叶窗拉下保持室内黑暗以示哀悼。

五、占星术
西方占星术把太阳运行的黄道按不同星座分为12段,称谓黄道十二宫。第每个人根据出生的日期在不同的星座影响之下,分别有白羊、金牛等星命。星命决定了人的性格和气质,而且决定了人的命运。   是谁发明的雨伞?对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芸。有的说,埃及人最早使用雨伞,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贵族们外出旅游时常常要奴隶(slave)为他们撑太阳伞(parasol)。罗马人用伞遮挡地中海地区的阳光。在中国,伞是公元前1000年由鲁班的妻子发明的,伞被称作“能移动的房屋”。

在英国,在18世纪才开始使用雨伞。佰纳斯·汉韦(1712-1786)是使用伞的先驱,对伞的普及做了重要贡献,他举着伞出现在街道时,路人都用嘲笑的目光盯着他,孩子们向他投石子,绅士们讨厌这种东西,称之为“女人衬裙里的一根棍子”。

伞一度是女性的专用品,表示女人对爱情的态度。把伞竖起来,表示对爱情遥坚贞不渝;左手拿着撑开的伞,表示“我现在没有空闲时间”。把伞慢慢晃动,表示没有信心或不信任;把伞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见到你。

怎么会有忌讳什么乱七八糟的呢。生活和实践久了自然就知道了。什么习惯用语乱七八糟你就算是记得住没有用到基本无效。还是多接触好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