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的详细原因?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相互挤压,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在龙门山断裂带在释放压力,引发8.0级的逆冲式地震。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汶川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汶川发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龙门山构造带前缘主边界断裂—映秀断裂,由西向东逆冲运动的结果,破裂面向西倾,倾角约60。根据主震和余震分布情况,初步推断这次大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破裂方向主体受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控制。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拓展资料
根据1999年9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

汶川地震的可能起因
汶川地震缘起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美国通过间谍卫星图片评估四川灾情
地震是由建立在液体状地幔之上的陆地之间的运动引起的。
喜马拉雅山就是这一过程的证明。4000多万年前,携带印度的大陆板块与携带亚洲的大陆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如今的喜马拉雅山。此后,印度板块一直以每年约2英寸的速度向北推进。
朴茨茅斯大学结构地质学家约翰.惠利博士说:“除了造成大范围的高原地区外,印度板块的推进还促使青藏高原的物质向东扩张。”
“在四川地区,青藏高原的边缘正被推进到较为脆弱的沉积岩底下。如今的地震正好发生在标志着这些沉积物边缘的一个断裂带上。”
据英国地质勘查研究所的罗杰.马森博士说,此次地震的震源似乎就在地质学家所说的龙门山断裂带上。
与今天的地震相距最近的是1933年的四川叠溪地震。那次里氏7.8级的地震发生在叠溪以北大约55英里的地方。

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由于一般地震不可能一次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周边地区有可能发生余震。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对本报记者说,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目前还没有关于这次地震的详细数据和反映地震破坏力度的地震烈度分布表(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个粗略的地震烈度分布图,该图是在未经过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得出的)。中国地震局的陈长林对记者说,地震烈度分布表估计1到2天就会出来。相关专家组已经到达汶川,目前调查工作已经开始。

  不过所幸的是,虽然地震强度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但是现在看来,损失应该小于唐山大地震。

  1976年的唐山地震,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造成24万人死亡。当时的震中在城市中心区下方,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所以引起的破坏很严重。而这次汶川地震,震中附近没有较大的城市,当地人口10万多一点,分布相对不密集,包括汶川县在内的约二百公里长、十几公里宽的极震带,大多处于山区,由此损失会小于唐山大地震。

  另外关键的是,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大部分人都在外面活动,这大大减少了死亡的可能性,所以你也会发现,一些地区,伤亡比较严重的是学校,因为学生们都在楼里。”中国地震局的一位专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对于这次地震波及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原因,中国科技大学的倪四道说,像2001年青海昆仑山口的8.1级地震是在中国的西部,西部的城市比较有震感,而东部城市震感不是很强。四川这次地震离东部比较近,距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距离大概有1500公里。对于其他地区属于远震,即1000公里以外能感受到。而这次地震的面波,对高层建筑影响比较大,对低层建筑影响比较小,而现在大部分城市高层建筑很多,所以波及的城市很多。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分析说,全国许多地方震感强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预报很准的情况比较少见

  针对瞒报地震预测的传言,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13日说,所谓为了保证奥运前的安定局面而瞒报地震预测结果的推测“是没有道理的”。

  地震预测或预报在我国分为中、长、短、临四种,我国现在的中长期预测准确率大概是30%左右,而短临期预测率非常低,而且地震预测本身就是世界性难题,“上天”容易“入地”难,决定了地震预测的难度。

  现在国内的地震监测有很多种,一个是监测地震活动本身的,一个是监测地下水、重力、形变的变化等,每个省的监测网由许多台组成。“在这次地震前没有什么预报,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很正常,预报很准的情况其实是比较少见的,除非地震有很多前震,可以(使人)警觉起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说。“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没有任何先进的。他们的先进是在于,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可以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倪四道说。

  另外,我国的地震预报发布除了政府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公开发布关于地震的信息,“先由专业人员经过汇总,经过专家评委会的论证后,政府部门根据这些情报来发布预报。中长期的预报每年都报给政府做准备,真正能起到作用的还是短临预报,像半个月的尺度才能起到好的效果。”陈学忠说。

  各地政府再根据中长期的预报,以及当地的往年地震情况,在城市规划时有一个设防标准,在考虑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做城市建筑预防工作。全国的建筑物抗震级别没有统一的标准,具体标准主要由各地政府主导,设防是政府行为,根据当地的财力开展设防工作。

  “处于极震区的汶川等县,本来处于地震高发带,这方面的设防准备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这次巨大地震,显然准备是不充分的。”陈学忠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成都市离震中距离比较近,但没有比较大的伤亡和影响,可以看出这跟比较规范的大中型城市预防有关系。”

  对于农村地区的设防,全国各地情况差别很大,“一些地方还是很成问题的,基本上是不设防的,这需要政府做好引导工作”。

  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还有一个令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是,这次地震与三峡工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是否有联系?反过来,这次地震对这些水利工程是否有影响?

  “我觉得它们在地理上隔得比较远,联系的可能性不大,没有明确的依据来说它们有联系,不可能是诱发地震,诱发地震也不可能这么远,这是纯粹的构造性地震。以前没有三峡工程时不是照样有地震吗?”陈学忠说。

  而此前长江委设计院地震处处长曾新平说,三峡大坝与汶川不在一个地质构造单元。三峡库区主要在鄂西山地和四川盆地东部,汶川处于龙门山地震带,二者在地质上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汶川地震与三峡工程无关。

  曾新平说,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主要在库区,一般离库岸5公里左右,最远不超过15公里。目前三峡水库蓄水回水不到重庆,即使产生诱发地震,也会在重庆以下地区。此前,三峡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主要在巫山以东库区。

  重庆市新闻发言人周波十三日称,震后当地报有十七座水库存在安全隐患,而经国土部门对三峡库区二、三期已治理项目、搬迁避让项目的监测,未发现安全隐患。

您好!
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汶川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地质力学所等单位专家根据调查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这时2006年的论文,但把2008年的地震预测了,并说明原因了,但当时没引起重视。
到网上查就可以看了

归根揭底的说就是地壳运动

汶川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约15cm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压力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造成了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

汶川大地震原因
答:1、地质板块运动:汶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一地区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带。这种板块的相互作用,是汶川地震的根本原因。2、地壳应力累积:由于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以及四川盆地的刚性阻挡,造成了龙门山地区的应力累积。龙门山构造带是地壳应力长期积累的地区,当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地壳就...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汶川发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龙门山构造带前缘主边界断裂—映秀断裂,由西向东逆冲运动的结果,破裂面向西倾,倾角约60。根据主震和余震分布情况,初步推断这次大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破裂方向主体受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控制。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又加上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十五厘米左右的速度向北移动,因此会对亚欧板块造成挤压,这也是导致当年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原因。4、汶川大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这场地震是我国成立以来遇见的破坏力最大的地震。它的地震强度达到十一度,波及到了大半个中国以及多个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日期,时间,板块,原因
答: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导致此次汶川爆发罕见大地震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答:新陆地的形成和水域沉积变成新陆地有关,陆地形成水域,也与水有关,水覆盖了大面积陆地,陆地变成了水域,这是水域和陆地的转化,和大陆漂移没有任何关系,地貌的水陆的变化和重新分布,和水有关,归根结底,是水的作用改变着地球水陆的分布结构,新陆地出现,是水退却了,陆地不见了,是水覆盖了,不...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
答:1.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

造成汶川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答: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板块活动剧烈地带 岩石层断裂 形成地震 火山喷发也会诱发地震 人为原因:修筑拦水大坝(水利工程的大坝)也有可能诱发地震——只不过这种情况很少罢了!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答: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被称为“汶川大地震”。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地震发生原因 由于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约15cm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

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答:再者地震是板块移动造成的 四川首先是个盆地,其地势比较低 可能是其地势阻碍了板块的移动,导致大量能量累积 能量累积达到临界点就以地震这种形式爆发了(个人见解)具体原因可能要专业机构才研究的出来 但是我觉得当前我们当务之急应该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下尽自己的一份责任给与灾区最大的支持 (我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