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出口和消费在经济发展中,谁站主导地位?为什么?

第三季度GDP增长再破纪录,德国在疫情之下是如何做到的?

在第二季度,德国经济因疫情导致创纪录的环比下跌9.8%后,复苏势头强劲。数据显示,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受私人消费、商业投资以及出口增加影响,德国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8.5%,创下历史最高涨幅,且超过此前预期的8.2%的增幅。
与此同时,由于德国从11月2日开始实施新一轮封锁措施,并且暂时决定延长至12月20日,不少经济界人士认为德国经济的复苏速度在第四季度将放缓,国民生产总值有可能会停滞不前。

值得关注的是,拥有“防风险”与“抗危机”特性的德国经济最大秘籍便是——实业为王。德国正是一个以实业为主导的国家,数年来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口碑已经彰显了德国制造业的突出地位;该国完整又高端的现代工业体系不仅让德国经济在次次危机中一枝独秀,也让“德国模式”数次受到世人瞩目,更被视为欧洲经济体的“发动机”和“稳定锚”。


进入新世纪后,在本轮科技制造浪潮中,与传统工业领域的强势不同,德国在未来技术颠覆性创新领域的优势不再,甚至在一些领域明显落后。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德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专利申请及论文产出数量均位列第一梯队,但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投融资方面与美国、中国、英国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德国经济的基本面就是全球制造业的基本面,一旦支撑德国甚至欧盟经济的制造业发出故障的信号,将对正在复苏的全球经济给予沉重打击。以汽车行业为例,由于该行业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全球化特征明显,受疫情冲击也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00家汽车工厂宣布或计划停产;就连老牌工业强国德国亦是表示,经此一疫,该国或许需要10年才能恢复汽车业的辉煌。
在欧洲抗疫的关键时刻,作为掌控欧洲贸易网络和资本网络的“一哥”,德国却没有充分展示欧洲领头羊的责任和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中国防疫形势稳步向好,成长中的中国制造业迅速脱颖而出。

中国不是不想人民币自由兑换,而是还不敢,或者说不具备实力。
因为中国政府既追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想控制对国际货币美元汇率的稳定。那么,根据蒙代尔不可能定理,资本势必无法完全自由流动,也就出现了外汇管制,俗称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国内货币政策自主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共存,又称“三元悖论”
内货币政策:必须自主,尤其是核动力印钞机不能停。另外,加息/降息(基准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升降(货币乘数)、信贷政策松紧度等等,GOV都不忍心不牢牢把控,并随心所欲、随机应变的朝令夕改
汇率稳定性:美联储是世界人民的央行,而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的钱袋子,是购买中国不足物资和技术的保障,同时可以抑制国内同类型物资(尤其食品)的价格上涨。所以,外汇储备必须保,汇率也必须保,若汇率崩,则意味着输入性通胀,石油和食品价格上涨,威胁到工业生产和民生领域,是不可承受之重
三元保二弃一。即只能选择限制“资本自由流动”,亦即如题“暂时几年外汇管制”,“不能自由兑换外汇以防携款潜逃势态扩散” 。而 退一步理解这个逻辑,也可以认为是“中联储”(央行)的一片良苦用心吧

  从长远来看,消费在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占据着绝对的、无可替代的主导地位。
  看一下当今我国经济结构中投资、出口、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及其三者结构失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投资—出口—消费结构的变动
  长期以来,我国最终消费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在GDP中的比例逐渐下降。最终消费率在“一五”时期在75%左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65%左右,但过去20年中加速下降,到2007年降到48.8%。同期,资本形成率从80年代中期的35%左右上升到42.3%,净出口从0左右上升到8.9%,形成了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的局面。
  一个国家的总需求由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三个部分构成。一定范围内的高储蓄、低消费能够促进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一定限度的贸易顺差还能增加外汇储备,改善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和抗风险能力。但当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时,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净出口拉动,会导致明显的结构失衡。
  首先,过高的投资率导致生产能力增长过快,超过消费需求的消化能力,导致产能过剩、经济效益下降,容易引发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扩大生产性投资,只能在非常短的时期内促进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继而将造成产能过剩的进一步恶化和增长乏力。
  其次,我国过去一个时期净出口不断增长,正是内需不足的一个表现,也是对内需不足的补偿。目前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欧美市场萎缩,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受到严重打击,而且今后更长时期也不可能恢复到出口超高速增长、靠不断扩大净出口来拉动经济的状态。
  因此,当前的启动内需,实际上是经济结构的一次深刻调整,关键在于调整消费、出口和投资结构,促进消费增长,提升消费比重。在短期内,提高消费比重困难很多,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拉动需求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解决消费问题,扩张性投资过后,仍然会出现内需不足的问题,经济仍将面临停滞的危险。
  二、消费率下降原因何在
  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基本原因是居民消费增长慢于经济增长。我国的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在过去20年间,大体上保持在14%上下的范围内,而居民消费则从50%下降到35%(2007)。居民消费增长滞后,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劳动报酬的增长慢于产出的增长,因而消费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1992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9.9%,1998年为58.7%,2005年降低到50.6%,低于大多数国家的水平。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又处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造成过去30年来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因此抑制了工资水平上升。特别是非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上升过慢。这是刘易斯模型描述的典型情况。而高收入阶层主要依赖资本和人力资本收益,不受劳动力供求的制约。再加上公共资源管理和初次收入分配体系的漏洞多,灰色收入大量存在,税收征管体系也不健全。以上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基本因素。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高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快于低收入居民,而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主要用于投资,储蓄率高、消费率低,还有一部分收入用于国外消费;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国内消费,但他们缺乏消费能力。因此,在收入差距很大的情况下,自然导致消费增长过慢。
  第二,我国过去医疗、教育费用和房价增长过快,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又不健全,给中低收入居民造成很大的负担。取消小学和初中学杂费和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后,情况有所改善,但200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个人用于医疗和教育的支出仍然占他们消费支出的近20%。还有一些相关支出没有包括在统计内。房价已经由涨转跌,但仍然超出低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这些迫使中等以下收入居民压缩消费、增加储蓄,以应付未来孩子上学、大病、购房和养老的需要。
  第三,过去国有企业利润不分红,而且没有一套健全的资源税体系,造成资源性收益、垄断性收益由企业独享,使企业储蓄过大,挤占了消费基金。这些情况有的正在改变,有的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上述问题,有的是处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所必然产生的,有的是属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税收体制和公共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均收入2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世界各国都需要建立健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收入转移支付体系。这是对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能解决社会冲突加剧和消费不足的问题。
  三、中美贸易与结构调整
  过去一个时期,美国过度负债、超额消费;中国过度储蓄、消费不足,两国经济恰好形成了互补。中国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找到了出路,使经济高速增长能够保持。美国大量购买中国价格低廉的消费品,并通过国债大量吸收中国的外汇储备以弥补其储蓄的不足,得到了双重的好处。
  2007年中国对美出口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9%,贸易顺差占当年中国净出口的62%,相当于当年中国GDP的5.0%。而如果采纳美方的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更大,2007年为2563亿美元,占中国净出口的98%,占中国GDP的7.8%。2008年这些比值有所下降,但对美贸易顺差按中方统计,仍占中国全部净出口的58%。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深。
  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美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必须进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增加储蓄,将消费压缩到一个可持续的比例。这将大规模影响中国输美产品的数量,而决不会是一个临时性的下降。欧洲等国家受到危机的严重影响,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恢复时期。因此,中国进行扩大内需的调整,也不应当是一个临时性的应对措施,而应当是一个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四、需求结构的国际比较
  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国需求结构面临的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6年中国的国内净储蓄(扣除了资本消耗)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高达43.6%,而世界低收入国家总体比例为21.5%,中等收入国家为19.6%,高收入国家只有6.9%,其中美国只有1.9%。中国居民最终消费占GDP的份额只有33%,而世界低收入国家总体水平是64%,中等收入国家55%,高收入国家62%,其中美国71%。中国的储蓄率远远高于世界各国,而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各国(见表1)。
  从以上数据也能看出,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居民消费比重先下降、后上升,看来这是一个普遍趋势。中等收入国家消费率比较低。中国已经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消费率大幅度低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
  美国目前的储蓄率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是其凭借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毫无顾忌地扩张消费的结果。但在美国历史上,居民消费占GDP或国民总收入(GNI)的比重也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不过最低的阶段仍然在60%以上。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则直到2000年才降低到60%以下,但仍然高于中国(见表2)。
  国际比较说明,中国目前的消费和储蓄结构已经到了一个不正常的状态,急需调整。

数据落伍了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什么
答: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指的是投资、出口、消费。这是无数经济学家观察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出的普遍规律。这三驾马车跑得好,跑得快,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快,如果三驾马车出现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三驾马车的意义:但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三驾马车的概念在...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转向投资,消费和进...
答:其实我认为过去中国对出口的依赖也很严重,而且我们的出口结构主要以廉价商品为主。 至于为什么要投资,出口和消费平衡拉动,我感觉这涉及到到中国长远发展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人口众多,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中国不可能向一些小国那样单靠出口或者单靠投资来完成整个中国的现代化。 另外,中国的劳动力...

...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内涵是什么...
答:“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

高三政治: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
答:居民消费同政府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四大部分共同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而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居民消费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国民经济有支撑的作用。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靠投资来推动经济的增长。投资的目的是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供人们消费。如果居民消费萎靡不振的话,投资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强调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
答:保持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协调好投资、出口与消费的关系。近年来,投资、出口增速较快,而消费增速相对缓慢。要保持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尤其是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要坚持走内需主导型发展道路。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可能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外需上,尤其是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国际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疲弱,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给中国外贸出口带动很大影响。2014年5月,美国“国债”突破16.7万亿美元“债务上限”;10月,美国政府17年来首次停摆,美国国债存在违约风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必然要受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答: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是投资、出口和消费。长期以来...

...国家为什么要通过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
答: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重出口、投资,轻消费”,从而在此次危机冲击下暴露出了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一)依赖出口拉动的模式难以为继 我国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使得我们的外贸规模越来越庞大。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进出口获得了前所...

中国是世界第几大经济体
答:这个地位是在过去几十年里逐渐确立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个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繁荣。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增长的“三架马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经济发展...
答:(2分)我国的经济增长不能过分的依赖国外市场。(2分)(2)①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提高收入打下坚实基础(4分)②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2分)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信心。(2分)④帮助居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2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