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进行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人教版)?

如何组织二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期末复习

小学数学复习课通常都要“理一理”、“练一练”“说一说”、“评一评”。“理”就要理清楚,让学生明晰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系统;“练”就是要练实在,突出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说”就是要说透彻,引导学生在理一理、练一练等复习活动的过程中表达思考过程,提高思维水平;“评”就是要评到位,一方面通过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多样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复习过程及学习质量,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复习课的质量、解决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呢?下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中的“复习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对此谈几点想法:
一、要明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复习课也不例外。“复习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这节课,要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收集(选择)、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应用。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
二、要清楚复习课的教学方式
什么是复习?复习做动词用,即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其巩固。期末复习课是建立在新授课、练习课及阶段性复习课基础上的课,其教学方式应当区别于新授课、练习课以及阶段性复习课。帮助学生理一理、练一练、评一评是复习课的基本特点。基于这样的特点,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每道题都应体现出“先扶后放”,都要抓住“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说出列式的依据或对列出的算式进行适当的解释,从而体会数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要把握复习课教学的本质
让学生适当对算式进行解释或说出列式依据是必要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乘法,本质是加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法,本质上是减法——连续减相同的数,减完为止,求一共减多少次”。数学模型的建立就是在抽取这些本质的过程中形成的。
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复习课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也需要重视渗透解决问题的步骤训练,收集(包括选择)信息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细致观察图形及数量、认真阅读题中文字也是认真审题的过程。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实际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这一数量关系本质上是乘、除法的含义。蕴含着的解决问题的“分析法”和“综合法”教师是要明白的,学生也是要在经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的,这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落脚点和关键。
五、要重视复习课中的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
(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我认为要先按单元进行知识回顾和梳理,二年级的小朋友很容易学了后面的就忘掉前面的内容。再梳理完后,还要进行一些专题复习,这需要老师的归纳和整理。最后再进行综合练习。在这三个复习阶段,老师都要关注后进生的个别辅导。让他们跟上复习的进度才行。

孩子的数学资料有三部分,就是书、课堂练习大本、月考和阶段测验卷子.
首先带着孩子把书上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点整理一遍,然后家长将大本和卷子所有的错题重抄一遍,抄好后最好复印一套空白的备用.
让孩子将这些题重做,肯定还会错,和他一起分析错误原因,改错.然后再做一遍,改错分析原因.这样反复几次下来,就差不多了.
另外家长和孩子都要放松心态,不要把考试当做唯一的标准,孩子还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

其实二年级还挺简单的。。。你可以用些小道具,比如火柴,小木棒、水彩笔什么的和他一起玩,主要是激发他的兴趣。。。有兴趣学就比较容易了

做题时的时候细心仔细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掌握计算方法!

做题要仔细,主要是要孩子有兴趣

小学数学如何总复习
答:(2)多做一些题型 数学永远离不开习题,要每天做适当的练习,特别是重点和热点题型,从而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借助习题正确评估自己,自觉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

二年级数学如何做好期末复习
答:4.自我复习。小学生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自己知识上的落后环节,自己制定计划,有选择进行自我复习。5.用好以往错题 复习首先从改正错题开始,当初做错的题都暴露出学习上的隐患或漏洞,再改正一遍事半功...

小学数学如何总复习
答:1回归课本,巩固基础 课本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做做例题和习题,巩固学习每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即为什么要这么做,正推的同时,还要学会反推,这样知识点才会掌握得更好。此外,要多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

如何辅导二年级数学
答:最后,进行目标分析和任务分配,为整个辅导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当明确目标后,家长或者辅导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使得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强调...

二年级数学期末怎么复习
答:学完之后,就开始背重点,如果不会就要问老师。

浅谈怎样做好小学数学总复习
答:二、通过复习,有序地整理知识使之系统化.小学数学知识本身有其系统性,因此,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做纵横向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孤立与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例如,在复习时,教师可以...

小学二年级数学怎么复习
答: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三、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答: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时光匆匆,转眼间本学期工作即将接近尾声。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同...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复习
答:对于新知识进行探索,用大脑去思考,不能了解的部分课上进行了解,这样对知识能够轻松的掌握。第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思考的方式。有的学生对于公式、性质、法则都比较熟悉,但是要将这些问题运用到实际的题目当中进行解题,...

小学数学怎样高效复习
答: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这样虽然能使学生会机械地做一些题目,但不一定能理解解题方法,就更别谈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甚至还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偿失.对策: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复习是搞好数学总复习的关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