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讲了什么?

四世同堂主要讲述了北平一条胡同(“羊圈”,即如今的小杨家胡同和大杨家胡同)的居民在沦落为亡国奴之后发生的故事,主要书写了祁姓家族四代人所遭受的种种哀痛和不幸,着重刻画了祁瑞宣这一苦闷的角色。

揭发了日本军团的残暴和虚假和平的阴谋,塑造了诸如祁瑞宣、钱默吟、李四爷等等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在国难当头之际,有的因家庭拖累而不能逃出北平去参军,却以各自的方式帮助国家;有的在白色恐怖之下,仍然坚持传统的礼义廉耻,相互关爱和帮助。

同时,作者也塑造了鲜明的反派角色如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等等,他们甘愿沦为汉奸,不顾廉耻,自私自利,极尽谄媚巴结之能事,道尽了世态炎凉。

扩展资料

《四世同堂》的描写对象涉及的主要家庭有七八个,主要人物有几十个,囊括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洋派市民和城市贫民等各类形象,涉及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的众多角色。在作品中,凸显的是每个人的成长历史、情感历史和生活历史,这一个个历史正式被“支离”的民族历史。

这一个个小人物的历史,还包括瑞宣由彷徨到奋斗的历史,城市贫民刘棚匠、孙七、小崔们的人生历史等。透过一个个小人物的生活和生存来展现历史事件是作品表现战争的独到之处,收到了用微观化、艺术化的手法展现战争这个宏大主题的效果。

《四世同堂》对“宏大主题”的微观化处理的另一个方面是对历史和战争的虚化处理。在《四世同堂》中,战争只是表现主题的背景和底色。

文章以时间为序,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时间,以抗战胜利为结尾时间,记述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如七七事变,松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捷、汪伪政权建立、珍珠港事件、日本投降等等。

但作者在表现这些历史事件时,不是直接描写事件的发生、发展、曲折和高潮,而是透过人物的眼睛、活动、所见所闻和思想来描写,将人性放置在战争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加以观照,从而使《四世同堂》达到了一种超越历史眼光和政治意义的审美力量和人性力量。

在这里战争不是按照编年、纪传等方式的客观描述,也不是为了给统治阶级的政治生活有所裨益,而是从文学、文化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和剖析,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反思战争。

将战争作为背景和底色是《四世同堂》消解历史这个宏大主题的重要方式,在反映历史事件时,作者避开了惨烈的战争场面、正面战场的描写,而是营造一种战争带来的凝重、窒闷的氛围和背景。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中国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四世同堂指祖孙四代共同生活,无一人离世。即曾祖、祖父、父亲、曾孙。
老舍作品《四世同堂》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的不朽之作。

《四世同堂》主要内容: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其经济的发达、武器的先进,而且还取决于该民族普遍的社会心态。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为什么却遭受日本人的侵略,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反省。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灵魂的五四传统,他把造成国人性格懦弱、敷衍、苟且偷安的思想根源指向传统的北平文化,而整个北平文化又是以家族文化为基础的。因此老舍在作品中便集中地审视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批判。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四世同堂讲了什么
答: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其经济的发达、...

四世同堂主要内容介绍 作者是谁
答:《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四世同堂》相关内容,大家快来看看吧!《四世同堂》主要内容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

四世同堂主要内容概括
答: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四世同堂主要内容 本作品的时代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时值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描述了北平一条胡同(“羊圈”,即如今的小杨家胡同和大杨家胡同)的居民...

四世同堂所有章节概括
答:钱家的顶梁柱微微颤颤即将崩塌,而冠家从此进入了无尽的深渊,无法自拔。4、亡国北平节日无欢乐,钱家穷困维持生计难:本章中,描写了被日本支配下北平的冷清悲凉,虽然临近中秋佳节,大街上却没有什么人,而此时钱家正发生大变革,钱家老大病重危在旦夕,钱老人被捕生死未卜,巨大的变故使得本对钱不闻...

四世同堂主要内容
答:《四世同堂》老舍先生的名著,也是家喻户晓的文学的经典,它以抗战为背景,描写小羊圈胡同里的北平人在战争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矛盾。小说以四世同堂的祁家为故事的中心,以胡同里的居民为辐射而展开。1、第一部《惶惑》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

《四世同堂》每章概括是什么?
答:《四世同堂》每章概括是如下:1、钱仲石为国捐躯,冠家谋划大阴谋:本章中初次交代了在日本人发动战争下,北平人们的生活环境。2、李四爷巧运王排长,祁老三勇赴不归路:本章中,祁家老三心中强烈的爱国之心体验的淋漓尽致,殖民年代,大多数中国人虽然仇恨侵略者却因为家庭或其他原因不敢奔去战场。3...

四世同堂主要内容
答: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冠家最终在靠...

四世同堂大意
答:.《四世同堂》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昭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一种文化,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真实地呈现出它的优劣一个民族,只有在危亡之际才能真正显露出它的强弱。中国百部经典著作之一影响中国文化的名著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以其对老京城的细腻掌握,写尽京味百态。斯人斯时皆已...

读《四世同堂》
答:《四世同堂》以北京一家四代人在抗战8年的遭遇为主线,讲述普通民众由忍辱偷生到奋起反抗的心路历程。看过“南京大屠杀”,看过太多关于抗战的电视剧,我以为我不会哭,看到抗战胜利了,妞妞却没有熬过去,妈妈,奶奶抱着她却连哭都不会哭了,我再也忍不住眼泪!战争的创伤并不限于交战双方的军队,...

《四世同堂》主要讲了什么
答: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品,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3部。第1部于1946年1月由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第2部于1946年11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第3部于1975年由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四世同堂》全书完整本。小说以抗战时期沦陷后的北平为背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