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罄率 售罄率的含义?售罄率的计算公式?售罄率与产销率有没直接的联系,请说明?

怎样学习理工学科?

许多同学由于没有正确掌握学习方法,有的虽然知道其重要性但不得学习要领,有的则误入题海,茫茫然不知所措,导致学绩不如人意。因此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学会如何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以及锻炼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把握好关键学习阶段,最终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 学习中主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在看书的时候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理工科是一大类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我们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注意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只有基础扎实,我们成绩才会提高。 2、自我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次考完试后,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同学说:这次考试我又粗心了。而粗心最多的一种现象就是由于跳步骤产生的错误,并且屡错不改。这实际上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求快心理造成的数学运算技能的不过关。要知道数学题的每一步都是运用一定的法则来完成的,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忽视了某一步,那么就会发生这一步的法则没有正确的运用,进而产生错解。 因此,运算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是要弄懂“算理”,不仅知道怎样算,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把握运算的方向、途径和程序,一步一步仔细完成,使得运算能力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同学们请注意,如果你有上述类似跳步的现象应及时改正,否则,久而久知,你会有一种恐惧心理,还没有开始解题就已经担心自己会做错,结果这样就会错得越多。 3、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能力。 老师上课在讲解公式、定理、概念时,一般都揭示它们的形成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又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有的同学认为:我只需听懂这个定理本身到时会用就行了,不需要知道他们是怎么得出的。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形成,发生的过程中,讲解的就是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揭示的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思想和方法,其中包含了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等能力。如果我们不重视的话,实际就失去了一次从中吸取经验,锻炼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 4.把握好学期初始阶段的学习。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但同时我们注意到新学期初的学习很重要,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假期已经结束,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又要投入到了新的学习生活。时间不算短的假期,同学们一定感到轻松了很多。刚开学,大家可能感到还不那么紧张,然而我们的学习却更需要从学期初抓起,抓紧期初学习很重要。 学期之初,所学内容少,作业量小,同学们常有一种轻松之感。然而此时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知识前后是有联系的,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以前所学相关内容温习一下,以便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同学,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弥补过去学习上的不足之处,这种弥补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是较为有益的。 学期之初,我们所学内容尽管少,但要真正全部消化并不容易。那我们就必须花时间去巩固,直至把所学内容全部理解为止。如此看来,尽管是学期之初,我们仍然松懈不得。 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学业成绩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因此在最后我们再一起探讨一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思考、作业。 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阅读: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 思考: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 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 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麻烦采纳,谢谢!

07学科门类:理学
0701数学类
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
0702 物理学类
070201物理学
070202应用物理学�
0703化学类
070301化学
070302应用化学�
0704生物科学类    
070401生物科学
070402生物技术�
0705天文学类
070501天文学�
0706地质学类
070601地质学
070602地球化学�
0707地理科学类
070701地理科学
07070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070703地理信息系统�
0708地球物理学类
070801地球物理学
0709大气科学类
070901大气科学
070902应用气象学�
0710 海洋科学类
071001海洋科学
071002海洋技术�
0711力学类
071101理论与应用力学�
0712 电子信息科学类
07120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71202微电子学�
07120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0713材料科学类�
071301材料物理
071302材料化学�
0714环境科学类
071401环境科学
071402生态学�
0715心理学类
071501心理学
071502应用心理学�
0716统计学类
(注:可授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071601统计学�
08学科门类:工 学
0801地矿类
080101采矿工程
080102石油工程
080103矿物加工工程
080104勘查技术与工程
080105资源勘查工程
0802 材料类
080201冶金工程
080202金属材料工程
08020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08020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803机械类
08030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30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80303工业设计�
08030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0804仪器仪表类
080401测控技术与仪器�
0805能源动力类
080501热能与动力工程
080502核工程与核技术
0806电气信息类
0806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2自动化
080603电子信息工程
080604通信工程
0806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606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607生物医学工程�
080613W网络工程
080616W光电信息工程
0807土建类
080701建筑学

【答案】:

(1)售罄率的含义:是指一定时间段某种货品的销售占总进货的比例,是根据一批进货销售多少比例才能收回销售成本和费用的一个考核指标,便于确定货品销售到何种程度可以进行折扣销售清仓处理的一个合理尺度。

(2)售罄率的计算公式:售罄率 = 累计销售 ÷ 总进货

(3)售罄率与产销率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售罄率是指产品的累计销售占总进货的比例。


【售罄率的用途】:

  1. 按总进货计算卖出多少还有多少没卖出,直观反映某款产品或某类产品卖出多少比例。

  2. 分析售罄率时间变化,确定货品销售到多少比例时进行促销,作为确定促销时机的参考依据。

  3. 结合进货成本计算收回成本费用的销售比例节点,反映产品盈利情况。

  4. 对比相同时间段内相同进货量的不同产品的售罄率,评估产品适销性。



  售罄率是指一定时间段某种货品的销售占总进货的比例,是根据一批进货销售多少比例才能收回销售成本和费用的一个考核指标,便于确定货品销售到何种程度可以进行折扣销售清仓处理的一个合理尺度。   
  即假设一批进货已经收回销售成本,剩余存货就可进行折扣销售,销售的收入即可视为公司纯利润。
  售罄率=实际销售货品成本/总进货成本 (或者)售罄率=实际销售货品零售价/总进货零售价   
  售謦率计算期间通常为一周,一个月或一个季。   
  售罄率反映了产品的销售速度——是否受欢迎,要充分关注新货上市的售罄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下面探讨根据售罄率理论如何确定合理售罄率考核指标:销售收回的收入扣除相应费用后跟该批存货的进货成本相等,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进行求解:(假定存货按售价核算)假设:售罄率为x,进货标准零售价金额为a,某品牌进货扣率为45%,则 进货总成本是0.45a,不打折销售收入就是a,按售罄率比例计算的实际销售收入即为xa,符合售罄率定义的方程式可以列为:实际销售收入-工资-商场扣点(或可称为其他费用)=进货总成本即售罄率×a-售罄率×a×工资率-售罄率×a×商场扣率=该批货总成本=0.45a用字母代入公式并提取公因数为:   售罄率×a(1--工资率-商场扣点)= 0.45a   即 x×a×(1-工资率-商场扣点)= 0.45a   x = 0.45/(1-工资率-商场扣点)   如果工资率按6%,商场扣点按22%计算,售罄率为X=0.45/(1-6%-22%) x =0.45/0.72=62.5% 实际上,售罄率还与销售折扣率和所考核货品是否有返货率有关,如果有销售折扣,应把销售收入转换为折扣后收入,如果有返货率,把实际考核出来的售罄率减去实际返货所占进货比例即是实际执行的售罄率。 折扣越多,费用越高,售馨率考核指标会确定的越高。   实际售罄率=考核时间段内实际销售货品成本/总进货成本-实际返货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