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郑振铎“最后一课”阅读理解及答案

(1)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 表现人物沉重、悲哀的心情
(2)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动。
(3)不会损于师生的形象,他们为国土的沦丧而感到耻辱,极度的悲痛正是他们爱国主义的表现。
(4)这将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南大学乃至在他教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这节课将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1·时间:1941年12月8日上午

地点:上海,暨南大学

主要人物:郑振铎

起因:上海沦陷时,暨大决定看见日本兵、旗即刻关闭大学

经过: 郑振铎在悲愤中坚持上这最后一课

结果: 郑振铎镇定地结束了最后一课,暨南大学关闭


2.韩麦尔先生和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 精神是毫无二致的,他们都感受到国家危亡的忧愤、悲切、伤痛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3·本文作者用冷静的笔记录了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也记录下了自己作为弱国子民的一段痛苦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我”对日本人十分痛恨,而“我”的一系列的词语也表现出了“我”的坚定和决然——绝不在日本人的铁蹄下教书育人。郑振铎在暨大所上的“最后一课”,也成了他教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但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却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许许多多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1、时间:1941年12月8日上午

地点:上海,暨南大学

主要人物:郑振铎

起因:上海沦陷时,暨大决定看见日本兵、旗即刻关闭大学

经过: 郑振铎在悲愤中坚持上这最后一课

结果: 郑振铎镇定地结束了最后一课,暨南大学关闭
2、对上海沦陷表现的悲愤、沉重,最后一课中郑重、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宣布下课时的坚定等。
3、这篇文章通过上海沦陷时郑振铎上最后一课和暨南大学关闭的事情,表现了郑振铎和暨南大学师生上下团结,“可杀而不可辱”的民族气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