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没有意义,价值绝对不是简单的时间累加,如果你受这个骗,一定失败

价值就是一种心理的认识,和人的精神密切相关,而与时间无关。一块石头,在农民眼里一文不值,可是在珠宝商眼里可能是宝贝。如果再经过一个普通艺术家的加工,价值会加倍,而如果是著名大师的加工,价值百倍。其中劳动增加并没有多少。可见价值和劳动无关,而与人对其心理需要的不同而变化。马克思错误的对简单劳动的认识扩大,错误认识价值就是被异化,就是奴役,要消灭价值,后果却是消灭了人的创造和需求,使人变得愚昧和暴虐,最终是普遍贫穷。我们要接受教训,不要再用愚昧野蛮的马克思主义去害人了!什么是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是价值。空气阳光不值钱,其原因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因为供应是无限的,价格是由供应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因为物品大量存在时候,对其需要就不那么强烈,其价值就低了。当空气缺乏的时候,其价值就凸显了。这恰好说明,价值和心理有关。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好好学习现代经济学家的理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对于这些观念来讲,马克思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们要寻找更加先进的观念,个人觉得以下的观念还行:

为什么宇宙进化出了生命?人类的存在对宇宙有什么客观意义?人类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要看一个生物是否有其客观存在意义,就必须看这个生物是否有无论他喜不喜欢都必须完成的事情!

所有生物如果需要存在,首先必须保证宇宙的存在(宇宙是个整体,一个整体的存亡相当微妙)因此人类:不仅引导自己的存在,还需引导家人、社会、地方、国家、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整个宇宙的更好存在,我们简称为:导存。
整个生物界的进化就是为了最终能够引导整个宇宙的更好存在(优胜略汰,最后出现一个有能力保护现代宇宙的物种出现,维持宇宙的平衡与稳定),所以导存宇宙是所有生物的共同意义。
但是单个人/生物的力量是不能导存宇宙甚至一个星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成长的不同环境(包括精神环境),而这些环境塑造了你的内心世界,于是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工作、技能,而这些就是每个人特殊的存在意义,如果你的工作和某些技能都不是你最喜欢的,那么你最喜欢做的事情,你的兴趣就是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特殊存在意义,因为这个世界这么大,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分工,它才能持久的运行下去,而做好分工的最好指导就是:你的兴趣和对那件事情的持久激情。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是一件事情还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无论它是什么,你现在的存在意义就是要导存它,或许你的兴趣会改变,因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时刻,我们的使命也不同。最好完成使命,并让自己人生最有意义的是:把兴趣变成工作,投入激情,在做好事情的同时,维持经济来源。

总之,人生的意义就是:导存

出自:全集然文明

一、两种本质不同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从一开始就用需要等量劳动来生产的贵金属和谷物具有同一价值的例子来说明价值量。这是仅仅从生产领域中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出发来说明商品价值的。它计较的是劳动者在生产中的纯主观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数量(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因而也就没有抽象劳动的概念),并不考虑这种主观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质量及其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用的劳动的含量。这就是耗费劳动即价值的理论的始祖。 马克思则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商品中的价值。马克思是从分析1夸特小麦=a@①铁出发,指出在1 夸特小麦和a@①铁里面,有一等量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 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的价值。这种共同的东西的实体是什么呢?马克思经过详尽的分析后认为它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其所包含(凝结)的抽象人类劳动量的大小来决定的。商品所包含(凝结)的抽象人类劳动并不是现成的出发点,而是劳动者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在商品经济关系中转化变成的结果。抽象人类劳动的凝结表现了主观具体活劳动耗费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用的劳动的含量。这一点马克思在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中说得很明白。马克思说:“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抽象意义上的人的力量,人类劳动耗费,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注: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中译本,第23页。)因此,价值是社会对个体活劳动耗费在商品经济关系中的有效用程度的一种评价。从劳动到价值有一个质和量都要进行转化的客观的社会过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有关商品价值这一术语的内涵是很明确的,它指的是商品在交换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为一切商品所共有的某种等质的东西,即商品中所包含(凝结)的抽象人类劳动。它已经转化成社会劳动(对社会有效用的劳动),而不再是私人劳动(即个别劳动者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它和配第所说的商品生产中劳动者所实际付出的具体活劳动耗费(或者如传统经济学所说的各个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加权平均值)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是有区别的,即“耗费”的活劳动与“凝结”的抽象劳动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是有区别的。价值仅仅是指“凝结”在某种使用价值中的抽象劳动,马克思在多处不断地阐明“凝结”这一思想。例如,马克思说了:“作为价值的上衣和麻布,不过是同种劳动的凝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8页。)“商品作为价值只是人类劳动的凝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页。)“这个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页。)“当我们把商品看作价值时,我们是只把它们看作体现了的、凝固了的或所谓结晶了的社会劳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36页。)显而易见,在谈到商品价值时, 马克思总是强调它是商品所包含(凝结)的抽象劳动,而不涉及生产商品时的具体活劳动耗费。但是,这种细微的却是极其重要的区别,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并没有引起注意。 二、具体活劳动耗费不是价值 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本身是指劳动者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它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此 外,劳动资料还能够克服劳动者生理器官的局限性,极大地增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提高劳动的有效性。一般可以把劳动资料看作是人的劳动的传导体,它将人所耗费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用传导体来比喻劳动资料传导劳动的作用,也就意味着不使用劳动资料,人类是无法进行劳动的,即劳动过程处于“断路”状态;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认为,劳动对象就是劳动的吸收器,它吸收了由劳动资料传导来的劳动者新追加的劳动,变成了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新商品。 劳动过程的不同要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上起着不同的作用。劳动者把一定量的劳动通过劳动资料加到劳动对象上,也就把新创造的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劳动者的劳动是新创造的价值的源泉。但是,形成商品新价值的劳动,既不是指劳动者耗费的劳动,也不是指劳动资料传导的劳动,而是指劳动对象吸收的劳动,或称为凝结、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5页。)当然,另一方面,被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也成了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在本文的考察中,暂且不考虑生产资料对新产品价值的贡献问题,这并不会影响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如果我们分别用〔劳动〕[,耗]、〔劳动〕[,传]以及〔劳动〕[,凝]代表劳动者耗费的劳动量、劳动资料传导的劳动量以及劳动对象吸收的劳动量,则一般说来,在某一生产商品的整体劳动过程中,上述三种劳动量的质和量都是不相同的。〔劳动〕[,耗] 是处于流动状态的劳动者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它是形成商品新价值的源泉,但本身并不是价值;〔劳动〕[,凝]是在凝固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的劳动, 它才形成价值并以抽象劳动的形式计量。所谓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指的就是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凝]的量的大小。 通常所说的商品交换关系中的等量劳动相交换,也应是指相等的〔劳动〕[,凝]的量相交换, 而不应是相等的〔劳动〕[,耗]的量相交换。 马克思明确指出:“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那末,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1页。)所谓“形成价值的实体”指的是抽象人类劳动,对商品交换来说,有意义的也正是商品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的量,即〔劳动〕[,凝]的量,而不应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劳动〕[,耗]的量, 或所谓的生产该种商品的各个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加权平均值,因为各个具体活劳动耗费并不会由于加权的平均后就会发生质变而转化为抽象劳动。所以,具体活劳动耗费不是价值。 马克思说过,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单个商品只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凡属同种同质的商品,不论其生产时的流动状态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劳动〕[,耗]是如何的不同, 都会凝固或物化为等量的抽象劳动,即等量的〔劳动〕[,凝],亦即形成等量的价值。 在现实的商品经济活动中,〔劳动〕[,耗] 只是流动状态的具体活劳动耗费量,借用物理学中的术语,这种具体活劳动耗费量是一种过程量。对于不同的个别生产者来说,由于主、客观的生产条件极不相同,他们生产同种同质单位商品的〔劳动〕[,耗]就很不相同, 也就是过程量是可以很不相同的;而〔劳动〕[,凝]则是已凝固、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它是对社会有效用的劳动量,它才形成商品价值。这种凝固、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借用物理学中的术语,则是一种状态量。所谓状态量是指其量值的大小与其具体经历的过程(即过程量的大小)无关,只与结果的状态有关。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生产商品的整体劳动过程中,两种状态的劳动虽然是有密切关系的,但在质和量的关系上却可以不一致。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包括哪些内容?
答:2、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们之间又结成了生产关系。3、劳动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不是精神、意志、神灵,而是人的劳动实践。主要原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

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答:深入学习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了解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1、深入学习马克思的经典著作: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是研究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学习这些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2、了解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劳动价值论是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形成的,了解其发展...

什么是马克思劳动观
答:马克思劳动观:认为人的本质的生成和发展是在劳动中完成的,人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利用自身的自然力,去改变自然界,同时也改变自身。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开始越来越多地体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就是这种有意识的劳动过程。这种特有的活动形式,其目的在于改造自然界...

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答: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 我们怎样践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开创未来,奋斗实现梦想。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劳动价值观是什么?
答: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然而,政治实现劳动价值观与经济实现存在着不协调性,这个不协调性来自于教条主义的认识,而不是现实实践运动,不是事物的客观规律。这就需要加以重视、认真...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人的劳动的?
答:这就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因为人的“类生活本身即社会”,而“国家是由人们组成的”,也是一种类生活,人把自己看作是社会存在物。这一系列的新观点,都指明要探寻历史的奥秘,必须从人出发,从人的劳动出发。人的劳动才是蕴含着历史之谜的关键范畴。这样,马克思就抓住了理解人类历史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什么?
答:三、价值观变革 劳动价值论的价值目标。劳动是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又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手段。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基本的、有目的活动,是人创造社会财富,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机能的过程。马克思提出了人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从而揭示人的自身发展的过程是与劳动分不开的。因而,劳动...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础与核心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核心是: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全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的物质生活,也充盈着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得以...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答: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从人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劳动都具有决定性作用。构成人类赖以存在的现实世界的关键要素之一正是人的劳动,而且这种劳动并不是抽象层面的劳动,而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最基本形式的生产劳动,这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

什么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答:一 关于价值源泉问题 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不是物化劳动。众所周知,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很明显, 马克思在这里讲的是价值的源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中自始至终坚持这一正确观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从马克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