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变化的征文1500—2000字

家乡的变化作文1500 2000字左右怎么写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人们见证变迁。
家住建阳民主南路财富广场的市民李永明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感受颇深:1977年他的结婚证书上还印着“果糖、布票已领”字样。当时物资紧
张,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他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只有28元,如今工资1880多元,市场供应应有尽有。

当时,“万元户”几乎成了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名词;而如今,“万元户”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历史名词。在建阳城镇家庭里,“万元户”太普通了。李永明说,他家人的主食不断下降,饭量越来越小,副食的消费量攀升,吃得越来越好。现在,他家已经摆脱过去以粮食为主的粗放消费方式,逐渐向讲究营养、风味、疗效、方便消费方式转变。

说起变化,李永明侃侃而谈,过去,他一家三代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旧房里;去年,他们喜迁新居,住进12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还添置一套新家具,全新装饰,心情舒畅了。

那时,既没有闲钱,也没有太多的闲暇,节假日要么呆在家里,要么走亲串友;去年十一黄金周,夫妻俩到海南、深圳旅游;今年十一黄金周,随团周游“新马泰”。旅游正成为建阳人的新时尚。

十多年前,与亲人的交流方式是写家信,奢侈一点,到邮电部门打个长途电话;今天,家里的电话可以随时拨打,还可以掏出手机发个短信息,打开电脑发封电子邮件,信息沟通变得如此容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迅速缩短。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让李永明感慨万千。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一)家乡的变化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二)“洋洋,回老家吧?”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我。“哼!我才不回去呢。”说着,我便把头扭向了一边。“为什么?”妈妈问我。“老家有什么好的,路泥泞不堪,每次回去都走的满鞋是泥,人们住的屋子又破又烂,要是碰到雨天就成了水帘洞了,我才不回去呢!”我满脸不高兴的回答。爸爸听到了我说的话,笑着走过来:“老家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你不能总用老眼光看待问题呀!”“是吗?那我就回去看看。”我满不情愿的被爸爸拉上了汽车。来到姥姥家,眼前的现象使我惊呆了:这是姥姥家吗?我是不是走错门了?只见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红砖绿瓦、宽敞明亮的房屋,屋内家用电器样样齐全。曾记得以前的姥姥家住的房子又破又旧,房顶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进到屋内,简直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就算拿十个盆接也不够。家里除了妈妈刚给老爷买的那台收音机,其它东西都破的不成样子。谁知几年不见,老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使人意想不到啊!到了家里,姥姥告诉我:“这几年托党改革开放好政策,农民的日子是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你看,原来的土房、瓦房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泥泞的路都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人们都提前奔小康了!”变了!真的变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 ,.

 新中国成立60年了,6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也说不完。具体到我们个人,总有一些事情是很难忘的,爷爷和烟,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爷爷是个老烟民了。从我记事的时候,他就抽烟。听我奶奶说,爷爷从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抽烟。那时候他跟大人们一起干活,休息的时候大人们抽烟,也让他学着抽。时间长了,爷爷学会了抽烟,而且烟瘾很大。要他不吃一顿饭可以,要是叫他不抽烟,那简直是要他的命。爷爷抽的烟,这些年发生了很多变化,它像一个缩影,让我从中深切感受到了我们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变化。

  我没见过“蛤蟆头”烟,奶奶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爷爷抽的烟多是一种我们当地生产的俗称“蛤蟆头”的烟。把烟叶用纸卷起来,有大拇指那么粗,抽烟人吐出来的烟味很呛人,特别是小孩子,常常被呛得直咳嗽。那时候,村子里会抽烟的男人都抽这种自己家地里种的烟,卷烟他们买不起。也许是因为习惯的关系,他们特别喜欢这种“蛤蟆头”烟,说抽着“有劲”、“过瘾”。卷烟是妇女们才抽的,男人抽卷烟被人看不起。

  我六七岁的时候,爷爷就已经不抽“蛤蟆头”烟了。他抽一种廉价的卷烟,很便宜,一毛五分钱一盒。他总和我奶奶说:“抽烟卷没劲儿,还是“蛤蟆头”烟好,有‘劲儿’!”我就问爷爷说:“爷,抽烟卷没‘劲儿’,你怎么不抽‘蛤蟆头’呢?”爷爷“嘿嘿”一笑,“村里的爷们都不抽‘蛤蟆头’烟了,抽那个叫人笑话,好像咱没钱买不起烟卷似的。”奶奶在一边插话说:“没人的时候,你爷还偷着抽点。不当着人面前抽了。”爷爷只是憨厚地笑着,不说话。其实真像爷爷说的,村里的男人们确实很少抽“蛤蟆头”烟了,那种一进门就直冲鼻子的呛人烟味,淡了不少。家乡普通村民的生活的变化,从这小小的烟卷就能感觉到。

  后来我叔叔调到省城上班,回家的时候很少。只有每年的春节才回家。每次都提前就给家里写信,问问家里需要什么,好在省城里买。那时候,非常流行抽云南产的香烟,烟民俗称“云烟”。有一次,爷爷给我叔叔回信说“如果可能的话,给我买两盒‘云烟’”。那时风行抽“云烟”,谁要是能够买到一两盒“红塔山”“石林”什么的,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别说是在农村,就连县城里也很难买到“云烟”。爷爷觉得叔叔在省城应该能买到“云烟”。我叔叔不抽烟,也没觉得买“云烟”是件什么难事,等到商店一打听,才知道买“云烟”要“烟票”,没“烟票”不行。赶紧找单位的同事要“烟票”,最后总算买了四盒“石林”……

  爷爷对这四盒“云烟”的欢喜程度超出人的想象。他自己一个人从来没抽过。都是有亲戚朋友来看我,他才会把烟拿出来,分给大家抽,一边很自豪地说:“儿子从省城里买回来的,没‘门子’买不到的!就是比咱们当地烟好抽,不呛。尝尝!”大家从爷爷手里接过香烟,先放在手里看看,然后点着慢慢地抽着,一边夸奖叔叔有“本事”。这就是爷爷想达到的效果,满足了他的一种虚荣,也是有种炫耀。

  家乡后来大力发展种植业,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日子越来越好。我最切实的感受就是他们抽烟的牌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是中国的名牌卷烟,什么“玉溪”啊、“中华”啊、“熊猫”啊……过去从来没抽过的名牌卷烟,现在买来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改革开放,让我家乡的乡亲们不真正富裕起来。

  后来,我姑姑在城里成家了,有了小孩。有一次,爷爷、奶奶带着我到姑姑家去看孩子。爷爷抱着外孙子脸笑成了一朵花。唠了一阵家常话,爷爷忽然起身,说要到外面上厕所。我姑说:“家里有卫生间,你出去干什么?”爷爷说家里的马桶他使不惯,还是去公共厕所好。爷爷前脚走,奶奶就跟我姑姑说:“准是烟瘾犯了,出去抽烟了!”我有点不信,走出去看看爷爷到底干什么。到了楼梯拐角处,果然看到爷爷依着墙抽烟呢。我说:“爷,抽烟还出来干什么,回去抽吧。”爷爷摇摇头,“电视里老说,抽烟有害健康。抽二手烟更危害健康。我不能让烟呛着孩子,可不行!”我愣愣地看着爷爷,禁不住想到以前的事儿。那时爷爷一抽烟,我们说“呛得慌”,他眼睛一瞪,“嫌呛,出去!”现在,他自觉不在屋子里抽烟了,为了不损害他人的健康。爷爷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变化啊!我想,爷爷要是能戒烟就好了。

  从姑姑家回来,爷爷生了一场大病,住进了医院,还特意叫我给他拿去了烟灰缸。给他看病的医生劝他戒烟,他摇头说:“抽几十年了,恐怕戒不了!”我们也觉得叫爷爷戒烟太难了。那个医生找来一些戒烟的宣传册给爷爷看,还叫我们动员爷爷戒烟。开始,爷爷很不耐烦,奶奶就说:“这是为你好!我抽了多半辈子都能戒烟,你怎么就不能?再说了,你戒烟对别人也好,对自己身体又好,怎么就不能戒?省下钱买点保健品也好,比抽烟强!”奶奶的一番话,说得爷爷不放声了,“那我试试。”爷爷小声说。那天,在大家的监督下,爷爷只抽了三支烟,是平常的四分之一……

  出院的时候,我去帮助爷爷收拾东西,准备把烟灰缸装进袋子的时候,爷爷忽然跟我说:“别拿那玩意了,抽烟没什么好处!以后有时间我就锻炼锻炼,做点有意义的活动,干点有意义的事儿,这害人的东西就免了!”我愣愣地看着爷爷,没想到他真的把烟戒了!他思想意识发生的变化,比他戒烟更叫人惊喜!

  从抽“蛤蟆头”烟到抽卷烟,从不在室内抽烟到彻底戒烟,爷爷与烟的这种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中国人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这样的变化比起人们生活的富裕更令人欣喜,是比物质生活进步更值得称道的地方。新中国成立60年了,这样的变化发生在角角落落,反映了中国的进步。看看不少地方的公共场所在全面戒烟,相信将有更多的烟民会像爷爷一样退出抽烟者的行列。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中国会一天比一天繁荣富强!

新中国成立60年了,6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也说不完。具体到我们个人,总有一些事情是很难忘的,爷爷和烟,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爷爷是个老烟民了。从我记事的时候,他就抽烟。听我奶奶说,爷爷从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抽烟。那时候他跟大人们一起干活,休息的时候大人们抽烟,也让他学着抽。时间长了,爷爷学会了抽烟,而且烟瘾很大。要他不吃一顿饭可以,要是叫他不抽烟,那简直是要他的命。爷爷抽的烟,这些年发生了很多变化,它像一个缩影,让我从中深切感受到了我们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变化。
我没见过“蛤蟆头”烟,奶奶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爷爷抽的烟多是一种我们当地生产的俗称“蛤蟆头”的烟。把烟叶用纸卷起来,有大拇指那么粗,抽烟人吐出来的烟味很呛人,特别是小孩子,常常被呛得直咳嗽。那时候,村子里会抽烟的男人都抽这种自己家地里种的烟,卷烟他们买不起。也许是因为习惯的关系,他们特别喜欢这种“蛤蟆头”烟,说抽着“有劲”、“过瘾”。卷烟是妇女们才抽的,男人抽卷烟被人看不起。
我六七岁的时候,爷爷就已经不抽“蛤蟆头”烟了。他抽一种廉价的卷烟,很便宜,一毛五分钱一盒。他总和我奶奶说:“抽烟卷没劲儿,还是“蛤蟆头”烟好,有‘劲儿’!”我就问爷爷说:“爷,抽烟卷没‘劲儿’,你怎么不抽‘蛤蟆头’呢?”爷爷“嘿嘿”一笑,“村里的爷们都不抽‘蛤蟆头’烟了,抽那个叫人笑话,好像咱没钱买不起烟卷似的。”奶奶在一边插话说:“没人的时候,你爷还偷着抽点。不当着人面前抽了。”爷爷只是憨厚地笑着,不说话。其实真像爷爷说的,村里的男人们确实很少抽“蛤蟆头”烟了,那种一进门就直冲鼻子的呛人烟味,淡了不少。家乡普通村民的生活的变化,从这小小的烟卷就能感觉到。
后来我叔叔调到省城上班,回家的时候很少。只有每年的春节才回家。每次都提前就给家里写信,问问家里需要什么,好在省城里买。那时候,非常流行抽云南产的香烟,烟民俗称“云烟”。有一次,爷爷给我叔叔回信说“如果可能的话,给我买两盒‘云烟’”。那时风行抽“云烟”,谁要是能够买到一两盒“红塔山”“石林”什么的,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别说是在农村,就连县城里也很难买到“云烟”。爷爷觉得叔叔在省城应该能买到“云烟”。我叔叔不抽烟,也没觉得买“云烟”是件什么难事,等到商店一打听,才知道买“云烟”要“烟票”,没“烟票”不行。赶紧找单位的同事要“烟票”,最后总算买了四盒“石林”……
爷爷对这四盒“云烟”的欢喜程度超出人的想象。他自己一个人从来没抽过。都是有亲戚朋友来看我,他才会把烟拿出来,分给大家抽,一边很自豪地说:“儿子从省城里买回来的,没‘门子’买不到的!就是比咱们当地烟好抽,不呛。尝尝!”大家从爷爷手里接过香烟,先放在手里看看,然后点着慢慢地抽着,一边夸奖叔叔有“本事”。这就是爷爷想达到的效果,满足了他的一种虚荣,也是有种炫耀。
家乡后来大力发展种植业,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日子越来越好。我最切实的感受就是他们抽烟的牌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是中国的名牌卷烟,什么“玉溪”啊、“中华”啊、“熊猫”啊……过去从来没抽过的名牌卷烟,现在买来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改革开放,让我家乡的乡亲们不真正富裕起来。
后来,我姑姑在城里成家了,有了小孩。有一次,爷爷、奶奶带着我到姑姑家去看孩子。爷爷抱着外孙子脸笑成了一朵花。唠了一阵家常话,爷爷忽然起身,说要到外面上厕所。我姑说:“家里有卫生间,你出去干什么?”爷爷说家里的马桶他使不惯,还是去公共厕所好。爷爷前脚走,奶奶就跟我姑姑说:“准是烟瘾犯了,出去抽烟了!”我有点不信,走出去看看爷爷到底干什么。到了楼梯拐角处,果然看到爷爷依着墙抽烟呢。我说:“爷,抽烟还出来干什么,回去抽吧。”爷爷摇摇头,“电视里老说,抽烟有害健康。抽二手烟更危害健康。我不能让烟呛着孩子,可不行!”我愣愣地看着爷爷,禁不住想到以前的事儿。那时爷爷一抽烟,我们说“呛得慌”,他眼睛一瞪,“嫌呛,出去!”现在,他自觉不在屋子里抽烟了,为了不损害他人的健康。爷爷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变化啊!我想,爷爷要是能戒烟就好了。
从姑姑家回来,爷爷生了一场大病,住进了医院,还特意叫我给他拿去了烟灰缸。给他看病的医生劝他戒烟,他摇头说:“抽几十年了,恐怕戒不了!”我们也觉得叫爷爷戒烟太难了。那个医生找来一些戒烟的宣传册给爷爷看,还叫我们动员爷爷戒烟。开始,爷爷很不耐烦,奶奶就说:“这是为你好!我抽了多半辈子都能戒烟,你怎么就不能?再说了,你戒烟对别人也好,对自己身体又好,怎么就不能戒?省下钱买点保健品也好,比抽烟强!”奶奶的一番话,说得爷爷不放声了,“那我试试。”爷爷小声说。那天,在大家的监督下,爷爷只抽了三支烟,是平常的四分之一……
出院的时候,我去帮助爷爷收拾东西,准备把烟灰缸装进袋子的时候,爷爷忽然跟我说:“别拿那玩意了,抽烟没什么好处!以后有时间我就锻炼锻炼,做点有意义的活动,干点有意义的事儿,这害人的东西就免了!”我愣愣地看着爷爷,没想到他真的把烟戒了!他思想意识发生的变化,比他戒烟更叫人惊喜!
从抽“蛤蟆头”烟到抽卷烟,从不在室内抽烟到彻底戒烟,爷爷与烟的这种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中国人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这样的变化比起人们生活的富裕更令人欣喜,是比物质生活进步更值得称道的地方。新中国成立60年了,这样的变化发生在角角落落,反映了中国的进步。看看不少地方的公共场所在全面戒烟,相信将有更多的烟民会像爷爷一样退出抽烟者的行列。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中国会一天比一天繁荣富强!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人们见证变迁。
家住建阳民主南路财富广场的市民李永明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感受颇深:1977年他的结婚证书上还印着“果糖、布票已领”字样。当时物资紧
张,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他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只有28元,如今工资1880多元,市场供应应有尽有。

当时,“万元户”几乎成了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名词;而如今,“万元户”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历史名词。在建阳城镇家庭里,“万元户”太普通了。李永明说,他家人的主食不断下降,饭量越来越小,副食的消费量攀升,吃得越来越好。现在,他家已经摆脱过去以粮食为主的粗放消费方式,逐渐向讲究营养、风味、疗效、方便消费方式转变。

说起变化,李永明侃侃而谈,过去,他一家三代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旧房里;去年,他们喜迁新居,住进12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还添置一套新家具,全新装饰,心情舒畅了。

那时,既没有闲钱,也没有太多的闲暇,节假日要么呆在家里,要么走亲串友;去年十一黄金周,夫妻俩到海南、深圳旅游;今年十一黄金周,随团周游“新马泰”。旅游正成为建阳人的新时尚。

十多年前,与亲人的交流方式是写家信,奢侈一点,到邮电部门打个长途电话;今天,家里的电话可以随时拨打,还可以掏出手机发个短信息,打开电脑发封电子邮件,信息沟通变得如此容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迅速缩短。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让李永明感慨万千。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新中国成立60年了,6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也说不完。具体到我们个人,总有一些事情是很难忘的,爷爷和烟,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爷爷是个老烟民了。从我记事的时候,他就抽烟。听我奶奶说,爷爷从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抽烟。那时候他跟大人们一起干活,休息的时候大人们抽烟,也让他学着抽。时间长了,爷爷学会了抽烟,而且烟瘾很大。要他不吃一顿饭可以,要是叫他不抽烟,那简直是要他的命。爷爷抽的烟,这些年发生了很多变化,它像一个缩影,让我从中深切感受到了我们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变化。
我没见过“蛤蟆头”烟,奶奶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爷爷抽的烟多是一种我们当地生产的俗称“蛤蟆头”的烟。把烟叶用纸卷起来,有大拇指那么粗,抽烟人吐出来的烟味很呛人,特别是小孩子,常常被呛得直咳嗽。那时候,村子里会抽烟的男人都抽这种自己家地里种的烟,卷烟他们买不起。也许是因为习惯的关系,他们特别喜欢这种“蛤蟆头”烟,说抽着“有劲”、“过瘾”。卷烟是妇女们才抽的,男人抽卷烟被人看不起。
我六七岁的时候,爷爷就已经不抽“蛤蟆头”烟了。他抽一种廉价的卷烟,很便宜,一毛五分钱一盒。他总和我奶奶说:“抽烟卷没劲儿,还是“蛤蟆头”烟好,有‘劲儿’!”我就问爷爷说:“爷,抽烟卷没‘劲儿’,你怎么不抽‘蛤蟆头’呢?”爷爷“嘿嘿”一笑,“村里的爷们都不抽‘蛤蟆头’烟了,抽那个叫人笑话,好像咱没钱买不起烟卷似的。”奶奶在一边插话说:“没人的时候,你爷还偷着抽点。不当着人面前抽了。”爷爷只是憨厚地笑着,不说话。其实真像爷爷说的,村里的男人们确实很少抽“蛤蟆头”烟了,那种一进门就直冲鼻子的呛人烟味,淡了不少。家乡普通村民的生活的变化,从这小小的烟卷就能感觉到。
后来我叔叔调到省城上班,回家的时候很少。只有每年的春节才回家。每次都提前就给家里写信,问问家里需要什么,好在省城里买。那时候,非常流行抽云南产的香烟,烟民俗称“云烟”。有一次,爷爷给我叔叔回信说“如果可能的话,给我买两盒‘云烟’”。那时风行抽“云烟”,谁要是能够买到一两盒“红塔山”“石林”什么的,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别说是在农村,就连县城里也很难买到“云烟”。爷爷觉得叔叔在省城应该能买到“云烟”。我叔叔不抽烟,也没觉得买“云烟”是件什么难事,等到商店一打听,才知道买“云烟”要“烟票”,没“烟票”不行。赶紧找单位的同事要“烟票”,最后总算买了四盒“石林”……
爷爷对这四盒“云烟”的欢喜程度超出人的想象。他自己一个人从来没抽过。都是有亲戚朋友来看我,他才会把烟拿出来,分给大家抽,一边很自豪地说:“儿子从省城里买回来的,没‘门子’买不到的!就是比咱们当地烟好抽,不呛。尝尝!”大家从爷爷手里接过香烟,先放在手里看看,然后点着慢慢地抽着,一边夸奖叔叔有“本事”。这就是爷爷想达到的效果,满足了他的一种虚荣,也是有种炫耀。
家乡后来大力发展种植业,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日子越来越好。我最切实的感受就是他们抽烟的牌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是中国的名牌卷烟,什么“玉溪”啊、“中华”啊、“熊猫”啊……过去从来没抽过的名牌卷烟,现在买来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改革开放,让我家乡的乡亲们不真正富裕起来。
后来,我姑姑在城里成家了,有了小孩。有一次,爷爷、奶奶带着我到姑姑家去看孩子。爷爷抱着外孙子脸笑成了一朵花。唠了一阵家常话,爷爷忽然起身,说要到外面上厕所。我姑说:“家里有卫生间,你出去干什么?”爷爷说家里的马桶他使不惯,还是去公共厕所好。爷爷前脚走,奶奶就跟我姑姑说:“准是烟瘾犯了,出去抽烟了!”我有点不信,走出去看看爷爷到底干什么。到了楼梯拐角处,果然看到爷爷依着墙抽烟呢。我说:“爷,抽烟还出来干什么,回去抽吧。”爷爷摇摇头,“电视里老说,抽烟有害健康。抽二手烟更危害健康。我不能让烟呛着孩子,可不行!”我愣愣地看着爷爷,禁不住想到以前的事儿。那时爷爷一抽烟,我们说“呛得慌”,他眼睛一瞪,“嫌呛,出去!”现在,他自觉不在屋子里抽烟了,为了不损害他人的健康。爷爷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变化啊!我想,爷爷要是能戒烟就好了。
从姑姑家回来,爷爷生了一场大病,住进了医院,还特意叫我给他拿去了烟灰缸。给他看病的医生劝他戒烟,他摇头说:“抽几十年了,恐怕戒不了!”我们也觉得叫爷爷戒烟太难了。那个医生找来一些戒烟的宣传册给爷爷看,还叫我们动员爷爷戒烟。开始,爷爷很不耐烦,奶奶就说:“这是为你好!我抽了多半辈子都能戒烟,你怎么就不能?再说了,你戒烟对别人也好,对自己身体又好,怎么就不能戒?省下钱买点保健品也好,比抽烟强!”奶奶的一番话,说得爷爷不放声了,“那我试试。”爷爷小声说。那天,在大家的监督下,爷爷只抽了三支烟,是平常的四分之一……
出院的时候,我去帮助爷爷收拾东西,准备把烟灰缸装进袋子的时候,爷爷忽然跟我说:“别拿那玩意了,抽烟没什么好处!以后有时间我就锻炼锻炼,做点有意义的活动,干点有意义的事儿,这害人的东西就免了!”我愣愣地看着爷爷,没想到他真的把烟戒了!他思想意识发生的变化,比他戒烟更叫人惊喜!
从抽“蛤蟆头”烟到抽卷烟,从不在室内抽烟到彻底戒烟,爷爷与烟的这种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中国人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这样的变化比起人们生活的富裕更令人欣喜,是比物质生活进步更值得称道的地方。新中国成立60年了,这样的变化发生在角角落落,反映了中国的进步。看看不少地方的公共场所在全面戒烟,相信将有更多的烟民会像爷爷一样退出抽烟者的行列。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中国会一天比一天繁荣富强!👍👍

十个全面讴歌家乡新变化的作文6篇
答:“十个全覆盖”补齐了农村牧区社会保障的短板,“十个全覆盖”工程德政惠民,润物无声,百姓编出 顺口溜 广泛称赞。以下是点赞十个全面,赞美家乡新变化 作文 范文 ,大家一起阅读吧! 十个全面讴歌家乡新变化的作文篇一 农牧民群众既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实施者、参与者,又是直接受益者,只有充分调动群众参...

家乡的变化八年级作文
答:第1篇 家乡的变化作文650字 变了,变了……我的家乡在河西走廊中部的一个小县城里,这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方,这几年我的家乡,特别是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的大伯家就是一个例子。听爷爷说,那时,农村生活非常落后,可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地,也吹醒了我的大伯,踏先向别人借了些钱,然后去学习种植番...

写作文《我们村的变化》
答:再看以前我们农村的教学条件很差,人们根本不重视上学,孩子们的素质更是显而易见。现在我们村里的孩子都在教学楼里上课,对孩子的文化素质特别重视。吃的、穿的和以前比那更是天壤之别,今非昔比。 常听爸爸说:“我们农村变化的这么大,那要感谢我们国家,是他们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才有了我们现在日新月异的新农村...

给我写 感受家乡新变化征文 要2篇
答:人散了,笑声停了,清晨大伯小婶们又忙碌起来。这就是家乡的新农村,新变化,新气象。我相信明天的家乡会更美好!参考资料:http://www.kj-cy.cn/htm/2013122/17123.htm

时代的变迁作文:小村庄,大变化
答:收成越来越少,乡亲们手上、脚上的老茧越来越多。他们每天只能在那破旧不堪的土木结构的瓦房里无奈地唉声叹息。但现在,翠湖村已经脱胎换骨,一片蓬勃生机。原来国家支援翠湖村建设“美丽乡村”,还发动社会力量支持环境美化,扩建土地,进展可好了。走进翠湖村,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星罗棋布地交错在...

家乡的变化优秀作文
答:家乡的变化优秀作文2 我的家乡在农村,最近几年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变化是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学校。...家乡的变化优秀作文8 我的家乡三水,变化了许多。 现在的三水区有旅居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20多万人,是

家乡的变化作文
答:现在国家又对村民实行农村合作社保险,让村里人看病可以少花很多钱,医疗水平提高了许多解决了医疗费昂贵的问题。 村里的变化还有许多许多,我想随着时间的变化村里还会更加美丽和富有。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作文3 广西,一个山青水秀的圣地。经过发展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以来,它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2022精选关于家乡的变化作文范文
答:奶奶说:“现在的农村可不比城市差了,家家都有电视,电脑,有的还有洋车呢!”  奶奶的话让我兴奋不已,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我爱我的家乡!   2022精选关于家乡的变化作文范文3   “说起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可真是大啊!”爸爸总是这么说。  星...

家乡的变化征文
答:家乡的变化征文3 我今年九岁,从小在家乡长大,这么多年来,家乡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记得小时候常听妈妈说,20世纪80年代,她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时候,家乡的公共汽车都没有几趟。那时的这里就跟农村差不多,到处都是低矮、破旧的小平房,爸爸单位的办公楼,就算家乡最高的楼房了,被称为家乡的标志性建...

乡村的变化作文
答:火车终于开动了,窗外一闪而过的绿油油的麦田,节日庆条,远处的高楼,还有…。你瞧那边,几十个农妇在庆祝呢?依稀之中听见祖国庆歌,庆歌好动听,庆舞更美。但爱国之心更动人。我的家乡,是否也变了样呢?到站了,我目瞪口呆。先前的土房子变成了高楼大厦;稀有的二手拖拉变成了繁多的四轮轿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