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什么

来在网上,仅供参考。

面对这样一个并不陌生的问题,几代语文工作者、几百万的教师,思索了半个世纪,结果还是难以形成一个广泛认同的答案。时至今日,仍然是你说我说大家说,越说越糊涂。“说法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闹到毕业,还是不通。”(张志公)今天我也必须面对这一问题,必须将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斗胆说出来。因为学科性质是学科教学的根。无根将无枝无叶,更不会有花有果。
一、“语文”即语言!
“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对象,正确认识“语文”是语文教学成功的起点。但说清语文不容易。
1、“语文”的由来:
“‘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云云。(叶圣陶)
不难看出:“语文”原义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二者合称“语文”。但取掉了“国”,是否有丧失学科个性的危险呢?
2、“语文”解释的混乱。
口语以“语音”为表现形式,书面语以“文字”为外在表现。二者也有交叉,不宜截然分开。所以,后人解释颇多:①语言·文章②语言·文字③语言·文学……但似乎均有不通之处:文章、文字、文学是不能与语言并列的。文章是语言的物化成果;文字是语言的外在形式(另一形式为语音),文字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在于表现语言;文学有口头、书面两种,但比语言概念要小,仅是语言的一种形式、一种功能。
三种解释均有望文生义之嫌,将“语”称为“语言”,将“文”演绎为文章、文字、文学。是否还可演绎为“语言·文化”“语言·人文”,甚至“语言·文盲”呢?但奇怪的是这些均出自名家之手,刊载于专业传媒之中,谬种流传。
3、“语文”就是语言。
既然无法作科学的分析,“语文”又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合言”,那么,“语文”就是语言,学语文就是学语言,教语文就是教语言。
4、“语文”就是汉语。
中小学的语文课其实是汉语课,相当于英国的英语课、法国的法语课。
二、“语文课”是汉语言的言语工具课。
认清了“语文”就是语言,语文课将容易理解。
1、是研究语言还是学习言语?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是运用这一符号系统进行听说读写的过程和结果。语言是静态共性的,言语则是动态个性的,它是语言和人的结合。语文教学当然要掌握静态共性的语言,但主要是学习言语,通过言语实践训练言语技能,从而掌握语言这一符号系统,而不能是先灌输语言,后训练言语技能。
2、是学习汉语言还是学习外语?
当然是汉语言!但有必要提出来,并牢记在心。中小学语文课是汉语言课,是为中国下一代掌握母语、运用母语而专设的。要学好它必须掌握汉语言自身的特点,否则只能使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失去个性的同时失去效率。
3、是掌握工具为主,还是接受文化为主?
语文课以语言为学习对象,那么,要回答这一问题就要研究语言自身的本质。语言的社会本质(又称功能本质)包括:语言是交际的主要工具,思维的主要工具,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工具。文化仅是语言承载的一部分,文化也有许多表现形式,并不与语言相等。小而言之,美术、建筑、音乐均是文化,大而言之,人创造出来供人享受的一切,都是文化。语文课不是文化课;语文课有文化因素,其他课也有。语文课学习语言这一工具,是其他课所没有的,是语文的“特殊性”,特殊性即本质属性。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就是学习掌握“工具”。
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就是汉语言的言语工具,是一门以学习汉语言为对象,指导学生掌握汉语言,训练学生言语技能的基础工具课程。

 “语文教育”是一个复合词语,这里面就是涉及了“语文”这门学科和“教育”这一普遍的行为。如果想弄清楚“语文教育”的性质,我们不妨从“语文”和“教育”两方面入手进行一番考察。
  
  首先,语文,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课程,从学科的角度来讲对语文的学习和探索及应用,语文学习应该伴随人的一生,而没有终结性。从课程角度讲,语文的课程是有终结性的,而课程训练的效果则是影响人的一生的。二者合起来可以理解为语文是构建人生的一门重要学习内容。而这项内容是否能落实的好,主要部分还是依赖于最基础的有终结性的课程方面——因为以有限的课程为基础在扩展到无限的人生,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们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的认定,有许多种,最近公布的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个人觉得这个定义虽然比以前的有所进步,但依然有所欠缺,我对语文的定义为“语文是一门研究并传授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课程。”而且我的重点是在认识和运用语言文字规律上。
  
  其次,教育,这个是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一个行为,之所以关注,因为教育这一行为永远伴随着人类而不具备终结性,不管是原始人也好,现代人也好,不管没有是意识到教育的存在人也好,还是意识到的也好,不管是知识性教育也好,还是行为性教育,教育行为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总体来说,教育的目的是要是一个呱呱坠地的自然状态的下的婴儿,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群体生活的社会人。这样一来,从个人和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长,但教育行为本身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也存在着良性的和恶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再教育过程充分发展良性的教育,认识并抵制恶性的教育——因为这样才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利益的发展。所以,人类教育的方向不外乎“向前、向上、向善、向群、辨害、离害”的宗旨,在这个宗旨下发站起来的结果,才有可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而且我个人认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教会学生自主使用一定的标准对身外的东西进行正确的取舍!而这个取舍标准的把握,一定要合乎前面所说的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利益的发展——虽然完全实现有些不切实际,但作为施教者应该以此为不懈奋斗的目标。
  
  上面分别说完了“语文”和“教育”,现在我们可以把两个内容合起来说了,通过对语文的了解和对教育的分析,我们可以说“语文教育”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把语文学科和人生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出能够在课程终结后获得在以后的人生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进行良性选择的态度和能力。这是我目前对“语文教育”的认识,算不算是一种性质,我不敢肯定,仅供参考。

四川省剑阁中学 任勇
北京大学孔庆东副教授(孔庆东,1964年9月生,黑龙江省人,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旁系传人,是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有出色的驾驭语言的本领,其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愤世嫉俗。《北大往事》中的那篇《47楼207》令其文名不胫而走,随后取名《47楼207》的文集火爆登场,接下来《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本本畅销,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今年2003年10月,更是和魏明伦、张纪中、杨争光一起与金老先生一起“华山论剑”,江湖人称“北大醉侠”。 这个人,自称“长得像东北胡子”,或者像“抗日联军”,十年前他初登北京大学讲台时,学子们竟以为走来一位“电工师傅”。 这个人,曾以令人“笑喷”的《47楼207》、《北大四博士》等绝妙之文享有“北大醉侠”之美誉。2003年西岳秋风中,他与金庸大侠等“华山论剑”,成为广为人知的一段江湖佳话。 2005年伊始,他又数度出现在CCTV“百家讲坛”上,讲金庸小说,讲中国武侠,同时也“夹带”出他自己的故事———中国文化的后天伟力居然让这样一个五大三粗的“糙”人,发散出书卷与学养的风采魅力。 )说,语文不是跟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并列的一个学科,你要那样看待它,那你就一定学不好。要知道,语文是一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语文学不好,干什么都愚昧弱智。你看我们古人一天到晚不就是学“语文”吗?学完了就什么都能干,判案子、修水利、打鬼子、搞经济,堂堂五千年中华文明不都建立在“语文”上吗?一切其他学科,不都是用语文表达出来的吗?离开语文,就如同虎毛离开虎皮,一风吹散,啥价值也没有。所以,你必须以对待整个人生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才能学好语文。
语文到底是什么呢?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统一。”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个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产物,又是这个民族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母语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自己的语言,不能充分发挥和享受母语的巨大潜力和无穷魅力,不懂得珍惜本国语言这一宝贵遗产并使她在特定的条件下健康发展,不断焕发夺目光彩的民族,会是一个多么没有出息的民族。都德的《最后一课》说的难道不是民族尊严吗?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种工具,它所起的作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去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创造世界。从而提高人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尊严与价值,也为这个世界创造新的意义与价值。当然作为一种工具,学会使用工具本身这是首要的,但是,我们不能被工具所俘虏,为了工具而生活绝对不能成为时代的脉搏,沦落为语文给你一个漂亮的分数而作几十年的打拼更是可笑。语文是交流思想、获取知识、存储知识、总结成果、从事社会活动的工具;是提高人的思想品质、启发人的思维智慧,是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所以常有人说:“学不好语文,就难以获得一个圆满的人生。”也正如斯大林所说:“没有语文,社会定会崩溃的。”

文学是人一生的朋友。人应接触文学,因为文学给人的东西实在多了。
教育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文学有巨大的意义,它是社会的家庭教师。”文学会影响人的品德、性情、修养、情感甚至整个精神世界。肖复兴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实际的话:语文相伴十二年,文学相伴一生。作为高考科目,语文已成为一种表现技能的工具。相对而言,文学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谈到文学,无非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欣赏文学。肖复兴先生提出“兴趣是阅读第一因素”指导学生阅读,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感知和吸引力。许多文学作品对人的精神品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伤感、美感、敏感的文章,在生命中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在阅读时,应注重大、小、雅环境的营造。阅读是与人的成长密不可分的。
其二是创造文学。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同学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对于这些,鲁迅先生曾说过:“对于写作,我没有什么可说,无非是多看书和练习。”多看书,就是指有字的书和无字的书。即阅读和观察社会。曹文轩在《我的作文教学观》里作了非常个性鲜明的阐述。他共分为七个阶段。(一)美的力量大于生命的力量。作文应注重语言美、情节美、结构美,那样给人以视觉冲击力,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二)有意思的文章应多注重。对于文章,许多同学都讲究该批评什么,赞扬什么,一目了然而没有发现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三)培养感动情绪。社会发展了,人的那根脆弱的、敏感的神经很难再有颤抖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泪水会流动。(四)有忧郁性。很多美的文章大多数是有忧郁情结,因为那最能引起共鸣。(五)知识修养的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读书,多积累,有所依才有所悟。(六)素描心态。要学会打好基础,凡高从画土豆开始,达•芬奇从画蛋开始,底座牢固,才会雕砌更好的建筑。其次是凝视,观察身边的事。(七)虚构,作文应有虚构性,那就是应具有编故事的能力。有一个小孩从山谷里出来,大喊狼来了,后面真有一只狼,那不是文学;如果后面没有狼,那就是文学。
学习语文,就是学会解读生命。
青春,因为有了语文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语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分哪几部分
答:1.拼音字词是基础,必须学好;2.作文,这辈子写作真心是最重要的,不管你以后打算做什么工作,写作都是极其频繁的,将影响你的一生;3.阅读,阅读是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重要因素,读的多了,对人生才会有感悟,我就是不怎么喜欢看书,现在挺后悔的,正强迫自己多看名著 ...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哪些?
答:难点: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积累词汇及句式和多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有较快的默读能力,能借助资料解决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学习收集资料、学习选择材料、学习清楚明白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有哪些重难点需要掌握?
答:小学语文课程中,有一些重难点需要掌握。以下是一些建议:1.识字与拼音:掌握常用汉字和拼音是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学会认读、书写和正确运用这些汉字和拼音。2.词语积累:积累丰富的词汇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应学会如何理解和运用各种词语,包括成语、俗语和谚语等。3.句子理解与运用...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困惑及对策
答: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备课时按照教案进行抄袭,不仔细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度挖掘与理解,结果一节课下来,如果问他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经常是说不出来。2、在教学指导方面存在不足。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也找到了语言训练点,但是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

小学语文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
答: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读书非常重要,他们也渴望读书,读书却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如果不占用,就很难保证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但读书时间与教学时间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让自己比较困惑是,字词要写会,诗句背熟,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语文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文赏析,认真的对待每...

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有哪些?
答: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扰有哪些 一、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

怎样把握小学语文的重难点
答:1怎样把握小学语文的重难点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巧用信息技术,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必须认真解读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解读教材,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能够知道每一课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突破重难点,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

小学语文的重点难点有哪些?
答:1,作文,作文它分数很高啊,以后到了大学的时候分数就更高了,所以学写作文很重要的。2,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知道它每句话的意思,虽然咱们猜不到他出哪一篇可是可以知道方法,知道了方法不管什么文章都可以知道思想感情。到了初中,课外阅读你只要意思一偏离正确答案他就给你算错,所以课外阅读基础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答: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以及习作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习作、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教材,教学科目,教学重难点,有哪些不同?_百度知 ...
答:阅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的难点是“习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总之,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教材,科目设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有梯次的,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逐步提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