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撤地化市十周年征文

滨州撤地建市征文

  滨州是一个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常年平均降雨量为560多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800多毫米。因此,作为最大客水来源的黄河,成为全市吃水、用水的主要依靠。然而,滨州虽然紧靠黄河,但由于蓄水设施不足,长期以来用水非常紧张。
  数据显示,2005年,滨州市区仅有蒲城水库和东郊水库,一次性蓄水容量不足2000万立方米,仅能勉强维持当时二十多万滨州市民的生活用水和现有企业生产用水。每遇黄河断流或引水紧张,则经常是为保生活用水而减少工业用水,严重制约了滨州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全媒体记者 姚行彬
  实习生 刘萍

  创四环五海速度
  在这个背景下,滨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四环五海”工程。这是一项集交通、水利、城建、林业、旅游建设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预算总投资5.32亿元。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围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滨州新城,组织规划设计部门及有关专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立足滨州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以创新精神进行城市形象设计,描绘了建设滨州“四环五海”的宏伟蓝图。
  2002年5月,“四环五海”还只是个想法;2002年8月,“四环五海”也还只是一个初步实施方案;2003年正月,“四环五海”变成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到了2005年,“四环五海”工程已基本完成。滨州人创造了可与“深圳速度”相媲美的“四环五海速度”,也初步筑起了“四环五海”大框架。
  经过三年多时间,滨州市完成了总长度为45.33公里的四环河和总蓄水量为7000多万方的五海建设任务,“四环五海”和城区水系的总水面已达1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1亿方。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对淤积、污染严重的城市河道和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投资9000多万元的新立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了投资8500万元的秦台干沟治理工程,新立河、秦台干沟已成为城区的绿化带、景观带。
  而完成这一声势浩大的工程并非易事。在工程运作过程中,按照政府启动,公司运营,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多渠道筹资建设。成立了南海、西海等水务公司,资金筹措时按照市场化运作,工程占地由农民用土地入股,按年分红,一定50年;四环河建设采取河道取土筑路、挖土填基等卖土变现的办法,缓解了工程急需资金问题。
  “四环五海”水利工程是整个“四环五海”工程的关键所在。滨州市水利部门按照“四环五海”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高质量地完成了“四环五海”工程水系的勘测设计任务和南海、西海、北海、中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滨州市四环五海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四环五海建设研究》,经评审鉴定,两成果被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村村通上自来水
  供水水质是否安全,既影响到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效果,又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滨城区为例,2003年12月,滨城区解决吃水的村庄有454个,19.64万人,仅占总数的57%。其他村民则以本村小库塘及受季节影响的浅水井解决饮水问题,缺水村庄和水质变差的村庄共有553个,23.05万人。其他县区的饮水情况更是糟糕。
  据专家分析,造成农村饮水困难的主因,是地下浅层无淡水或淡水储量少,水质易变,不能满足人畜吃水需求,而建设水库等其他水源工程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又负担不起;因土地少不具备建水库的条件,地下水被严重污染,原有吃水井不能饮用。
  在吃水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滨州市委、市政府把农村供水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成立了各级行政一把手为饮水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对本地的供水水质进行全面检查。对监测出水质不合格的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改。对于供水水源水质不符合标准的,采取水厂改造、改进水处理工艺、完善消毒设施等措施进行整治,经整治仍不达标的停止使用。对使用机井为供水水源的县,高度重视机井供水水质不稳定问题。并建立健全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完善检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制度,做到水质监测经常化、制度化。同时,一系列的水利工程搞得热火朝天。
  到2005年,在滨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实现新增蓄水能力8100万方,总蓄水能力达到6.1亿方;解决和改善了520个村庄30.1万人吃水问题,农村通自来水率已达到66%,全省村村通自来水现场会在滨州市召开推广了滨州的经验做法;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81项,累计投入资金2.93亿元,完成土石方3788万立方米,完成工日1581万个。滨州水利局在该年两次被市委、市政府给予记集体二等功奖励,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国家人事部、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并受市政府通报表彰。
  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蓄水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列为市政府2006年的十件大事和十大民心工程,并准备在三年内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以前都是喝井水,水质很不好,后来村里建了水库,大家很高兴,但还是要拿着水桶去挑水吃。最近这几年,我们村里安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为吃水难犯愁了。”沾化县黄升乡62岁的刘学军老人对政府的善举赞扬不已。
  到2007年,滨州市引黄总量达到了11.3亿立方米,人均引水量305.4立方米、列全省第一位;总蓄水能力7.5亿立方米,人均201.6立方米,均列全省第二位。村村通自来水普及率95.6%,列全省第一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6%,完成省政府三年规划任务目标的139.6%,经省政府督察考核组考核验收,滨州市总分列全省第一位。

  开发旅游新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水利风景区,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拓展水利产业空间的新领域。近年来,滨州市水利系统在水利开发建设中,把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和水源保护作为建设的重点,争创“绿色景区”和“生态景区”。相继建成了以文化古迹和河流景色为重点的“邹平一河两湖”和滨城区“三河湖”水利风景区;以平原水库和周边绿化为重点的秦台水利风景区;以宽阔水面和观光旅游为重点的中海水利风景区和毛家洼水利风景区;以城乡供水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滨城区蒲湖、东郊水库以及惠民孟家水库风景区,为开展水利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创建旅游品牌,滨州市水利局以“四环五海”水系为依托,积极组织申报创建中海为“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2006年8月,中海水利风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当年10月,全国水生态修复以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在滨州召开,创建了滨州中海的国家级旅游品牌。如今,各个水利风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我朋友结婚,婚车专门绕着中海走了一圈,在中海边拍点照片和录像再回去,去中海已成了一些人引以为荣的象征。”在丽景小区居住的张先生如是说。
  三河湖旅游于2003年9月28日正式启动,现已开辟有水上游览,旅游观光,垂钧赏荷等项目。随着邹平“一河两湖”水利风景区、惠民孟家水库风景区、滨城区三河湖、新立河风景区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事业逐渐成为水利产业中的生力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水利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滨州水利工作将继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效益为目的,建立滚动发展的水利产业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水利行业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水利基础和保障。

  从“54321”到“1155”
  2004年底,根据中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滨州市委、市政府结合滨州实际情况,提出了滨州水利工作总体奋斗目标,即“54321”工作目标。
  这一目标包括建设统一的城乡供水体系,完善的蓄水工程体系,高标准的防洪除涝体系,先进的水管理体系,精良的水利执法体系等“五大体系”;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由农村水利向农村、城市和生态水利的转变,由水利建设向水利建设、管理与经营的转变等“四个转变”;建成全市节水型社会,建成水土保持示范市,建成水务一体化市等“三个品牌”;搞好水利队伍建设,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等“两个建设”;创建滨州水利在全省水利行业一流水平。四年时间过去了,这一工作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2008年,按照滨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遵循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想,滨州市水利局党委提出了滨州水利新的“1155”发展目标。即以“建设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为口号;以创建“人水和谐,惠泽滨州”为服务品牌;以打造“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科学水利、和谐水利”为目标;以构建科学的蓄水水网、完善的排水水网、合理的供水水网、优美的城市水网、和谐的生态水网“五大水网”体系为主线,实现滨州水利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水利实现新跨越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抢抓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省蓝色半岛经济区战略规划实施的关键年。综观全国、全省水利发展大局,审视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滨州水利已经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正遇改革与发展的机遇期,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滨州水利立足发展的大背景,着眼发展的大趋势,置身发展的大格局,充分认识当前滨州市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积极应对更加复杂的挑战,在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滨州水利发展新跨越。
  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要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滨州市政府也确定,2010年的林水会战以奖代补资金由3200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五大工程”全部纳入林水会战奖补范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水资源供给、水生态保护、旱涝潮灾害防御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滨州正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个品牌,在全市叫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

家乡滨州的变化
2010年,是滨州撤地设市十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举市同庆,祝贺滨州撤地设市十周年。
在这几年里,滨州的变化很大,有了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还建立了杜授田故居、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鹤拌山,在路口也有了小广场和绿化带,在小区里也有了健身器材、花坛和各种各样的树。以前的滨州环境很不好,现在绿树成荫,和以前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现在的滨州有了“七十二湖三十六桥”、“四环五海”,现在的滨州真是日新月异!以前的滨州到处都是小平房,现在都有了几十层的高楼大厦,雄伟壮观。
这几年里,人们团结协作,和谐共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积极帮助别人,助人为乐。
有一次,我在蒲园爬假山,跨过离我脚下石头距离三十厘米的石头之后,我不敢走了,往前走怕摔倒,往后走腿发软束手无措,结果是后面一个女生扶着我,前面一个男生拉着我,我一步迈过去了。在那天,我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在这十年里,滨州的变化确实很大,小高层越来越多,公园也越来越多,城市的绿化面积也不断加大。现在的滨州是一个先进城市,人们开着私家车走遍大街小巷,高楼大厦布满整个城市,现在的商店、医院、酒店、学校、公司和住房也越来越多,各个公司和机关单位都搞起了各种活动,人们也都能吃得饱,穿的暖,住得好。
日新月异的滨州,我们都会为你感到骄傲、自豪,因为你的腾飞,造福了这里的百姓;因为你那科技的发达,让这里的人得到了幸福。
祝愿滨州越来越美好

  滨州项目总体发展战略及一期全案
  策划营销报告
  第一部分 滨州市场研究报告
  第一章 宏观市场环境研究分析
  一、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分析(资料及来源:《滨州市统计年鉴》、城市发展战略)
  1.1 城市基本概况
  1.1.1滨州市城市概况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位居黄河“龙头”,北通渤海,东临东营市,南连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与德州市接壤,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

  滨州在山东的区位图

  全市境域横跨黄河两岸,东西最大跨径120公里,南北最大跨径175公里,总面积9444.65平方公里。从滨州驱车1小时可到济南空港,3小时抵达港城青岛,当日往返首都北京。
  滨州是黄河三角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行政区划为:全市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一区六县和一个经济开发区,共有乡镇级行政建制84个,包括6个街道办事处、55个镇、22个乡,1个海防办事处。
  滨州市系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黄河三角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3年底,全市人总人口366.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7.94万人,非农业人口58.21万人。属东亚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12.1-13.1℃,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22.8℃。年平均降水量579.2-633.3毫米,平均日照2526.9小时。

  滨州市地势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渐次过度到大海。以小清河为界,全境呈现南北两种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小清河以南为低山丘陵区,以北为黄河冲击平原。
  滨州位居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环抱的渤海湾地理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圈上的重要一环,北依京、津两大直辖市,南联济、青、淄、烟、潍开放发达城市,处于黄河经济带的龙头位置,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发展的潜力无可估量。
  1.1.2滨州的地域文化特点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象征中华民族的黄河,穿过峰峦起伏的群山,越过辽阔的黄土高原,奔腾咆哮,注入浩瀚的渤海。黄河不仅繁衍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而且浇铸了黄河三角洲这方年轻的金土地。滨州就位于幅员辽阔、美丽富饶的三角洲上。
  早在七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有先民在境内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史前农耕文化。
  进入文明社会后,更是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不仅兵圣孙武、智圣东方朔、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都出生或成长在这片土地上,而且还养育了一辈又一辈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如:闻名华夏的清代滨州杜氏家族,口传尚书的汉代大儒伏生,三国时期有“东州大儒”之称的经韵、训诂大家孙炎,“唐代著名诗人、学问家段成式,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明初永乐年间的农民起义女领袖唐赛儿,等等。
  1.1.3滨州市的交通状况
  滨州交通极为便利,四通八达。宽敞繁忙的205线纵贯境内南北达17.5公里;省道滨孤路纵贯南北境内长达15公里;省道永莘路横穿境内东西长达16公里,并与205国道在镇城区交汇;镇域所处位置非常重要,是京津塘通往南方各省的咽喉要道,南至淄博市50公里,东至东营市20公里,西南至省会济南市近百公里。镇辖154个行政村,村村通上了柏油路。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即将修建的滨博高速公路穿越镇域境内,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滨州地区交通示意图

  黄河大桥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交通枢纽,205国道纵贯南北,220国道横穿东西,地方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三纵三横一环的公路交通网。济青高速公路横穿本区南部,与即将完工的滨博高速公路构成了高等级公路框架;胶济铁路干线自滨州南部穿过,支线深入本区腹地。即将开工的德烟铁路横穿中部,是山东北翼的铁路大动脉;滨州沿海已形成中小型港口群,现有500至3000吨级泊位10个,万吨级滨州港已经国家立项。
  国家特大工程 ---“神骅工程”的黄骅港、朔黄铁路与滨州仅隔河之遥。 滨州至大家洼铁路即将开工,“十五” 初滨州将形成一条内连国内东部沿海和西部能源基地,外通亚太各大港口的经济新通道。
  “经济发展,道路先行”交通对于经济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房地产业影响也非常大。
  随着滨州市的经济不断发展,滨州市的城市格局正在发生改变。由滨州市的城区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老城区,作为滨州最早的城市中心经济区,是现在城区的东部区域。因为当时的滨城区人口数量较少,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其经济、政治等都集中在同一个区域。后来随着经济、人口的发展,滨州市的老城区已经不能支持,所以滨州西区应运而生。
  本项目地块周边道路交错,而项目南侧即使未来贯穿滨州市东西的主干道——黄河十二路。黄河十二路东达滨州未来规划中的滨州火车站,西通直达济南的220国道,并且可以南北的支路,可以很快到达滨博高速公路,滨博高速南通济青高速,北部可以直通大高,在近期的规划中北部可以直通到京津唐的高速公路网,所以交通条件的影响非常大。根据滨州市新的城市规划,西区开发必然将使滨州西部的开发区和新城区的发展扶摇直上。作为贯穿城市城市的交通要道——黄河十二路,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项目恰好位于缓和十二路的西段,因此交通优势非常明显,升值潜力必然非同一般。
  1.2 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滨州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而雄厚的自然资源,旖旎而独特的自然风光值得欣赏。而且是黄河三角洲的主要组成部分
  黄河三角洲是镶嵌在共和国万里黄金海岸上的金角明珠,是蜿蜒五千里渤海湾的地理轴心,京津唐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看,与珠江、长江三角洲齐名的黄河三角洲,无论是从自然地理位置,还是从经济发展格局看,对中国、亚太经济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黄河三角洲与珠江、长江三角洲,组成了通向世界的三大门户。随着珠江、长江三角洲的崛起,环渤海经济圈的振兴,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渐次北移,黄河三角洲必将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成为东北亚、大东亚经济圈最富有潜力的开发区域。为滨州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也就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城市建设状况,滨州市的经济水平在全省来说还比较低,城市化率相对较低,随着滨州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滨州房地产业必将高速发展。即使相比周边经济水平比其低的几个城市,比如东营、德州,滨州的城市建设也比较落后,有很大提升空间。

  1.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3.1滨州宏观经济运行及发展趋势
  滨州市GDP及增长比例图
  年份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GDP(亿元) 238.12 270.02 306.5 340.6 406
  增长(%) 6.73% 13.40% 13.51% 13.0% 16.7%
  人均GDP 6650 7498 8466 9361 11109
  增长(%) 6.13% 12.75% 12.91% 12.4% 16.3%

  (以上数据来源滨州统计年鉴(手册)2003,作者单位:滨州市统计局)
  从以上根据市统计局提供资料制成的图中可以看出,滨州经济持续增长,且增幅逐年提高,由1999年的6.73%增加至2001年的13.51%。虽然在2002年的增幅稍有下降,但是在2003年又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增长达到到16.70%,高于全国9%的经济增长,也高于全省14%的经济增长。以上都表明滨州市宏观经济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稳定增长速度。

  (以上数据来源滨州统计年鉴(手册)2003,作者单位:滨州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361元,2003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109元,突破一万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2003年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93元,比2002年增长9.77%。基本处于山东省的平均发展水平。
  总体来说近年来滨州市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根据目前滨州经济的态势,预计在2004年GDP的增幅继续保持在17%左右,再结合内部外部环境的影响,预计在2005年GDP的增长会保持在16%左右
  应该看到,由于滨州的GDP总值基数较小,虽然保持较高增长率,仍与省内发达城市有较大差距。
  1.3.2居民生活水平状况
  2003年滨州全市全年城镇居民消费对比表
  人均可支配收入8093.4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77% 人均消费性支出5695.38元,增长8.55% 食品消费性支出 1982.03元 增长10.74%
  衣着消费性支出 684.16元 增长3.2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 403.14元 下降10.30%
  交通和通讯支出 665.49元 增长32.7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 1012.68元 增长8.68%
  (以上数据来源滨州统计年鉴(手册)2003,作者单位:滨州市统计局)
  滨州居民的消费依然停留在以物质消费为主的层面,消费心理倾向于表面物质的虚荣。
  增长速度最快的依次为交通通讯支出、食品消费性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说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外来资金、人口的大量涌入,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旺盛。
  滨州市人口多年保持稳定,外来人口增加量不大,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滨州市家庭户人口为3478581人,家庭户规模为3.28人,其中本项目所在地滨城区共计567586人,家庭户规模为3.10人。滨州市消费品市场基本靠滨州市内部消耗为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滨州市消费市场逐步走向繁荣稳定。2003年滨州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2.87亿元,增长16.1%。

  2002、2003年滨州市消费支出分析

  指标 2002年(万元) 2003年 (万元)
  按行业分组 批发零售贸易业 799639 655078 928685 750483
  餐饮业 116934 140677
  其他 27627 37525
  按经济类型分组 国有及国有控股 799639 119499 928685 141298
  个体经济 465599 535935
  私营经济 132318 158574
  其他经济 82223 92878

  (以上数据来源滨州统计年鉴(手册)2003,作者单位:滨州市统计局)

  2003年滨州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相对2002增加16.1%,其中餐饮业的增长速度更是增长20.3%,而在社会消费品零售行业中,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占据了绝对地位,以2003年为例,滨州市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占整个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8%,这些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业主为本项目的商业销售提供了大量的潜在人群。
  滨州市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在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阶段都会带来大量的外来资金和外来人口,而他们对餐饮和娱乐等服务行业都会有很大的需求。餐饮和娱乐也将成为商家重要的利润点。

  1.3.3 2004年滨州市一季度经济情况
  据滨州市统计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国民生产总值(GDP)实现90.30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增幅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为近十年来季度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49.94亿元,增长26.2%;第三产业增加值30.04亿元,增长13.0%。
  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同步提高。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39亿元,增长41.45%,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4.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同比前移3个位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6.52亿元,同比增长49.68%;实现利润6.86亿元,同比增长31.99%;实现利税12.02亿元,同比增长42.23%。反映工业总体经济运行质量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3.80,同比提高12.0。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6亿元,增长85.1%。其中,基建投资10.21亿元,同比增长11.9%。
  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利用外资形势良好。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53816万美元,增长122.0%,总量列全省第7位,增幅列全省第3位。其中进口35854万美元,增长2.36倍;出口17962万美元,增长32.2%。一季度,全市利用外资项目13个,其中合同利用外资9334万美元,增长3.96倍,总量列全省第8位,增速列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4498万美元,增长2.96倍,总量列全省第9位,增速列全省第1位。
  财政、税收较快增长,金融平稳运行。一季度,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47亿元,增长45.1%,总量列全省第13位,增幅列全省第1位;地方财政支出6.34亿元,增长28.4%。一季度,全市国家税收收入实现6.13亿元,同比增长38.5%;地方税收收入实现3.83亿元,同比增长52.4%。
  通过2004年一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到,滨州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导致人们的需求不断发生改变。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满足在不同的条件和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当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需求就会发生改变,不再完全是物质上的要求,而是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人们希望获得充分的生活享受,以满足高层次精神需要。这时人们对能够提高生活品质的高消费品会产生迫切的需求。因此,莱钢项目应该抓住这一时机,通过营造项目高品质的居住质量,高层次的生活享受来吸引高端的客户。

  1.3.4 滨州市经济发展预测
  区情和环境的分析表明,滨州市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较为有利的外部条件。今后一个时期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加快工业化进程,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二是进一步打牢基础,为更高层次的竞争积累强大的发展后劲。由此,滨州确立了今后几年内的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发展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为主旋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和产品结构,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全面发展,把一个走向繁荣富强的新滨州带入21世纪。
  这个指导思想的要点是:创造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以发展项目、加大投入为重点,迅速膨胀经济总量,奋力开拓市场,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在以个体私营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对外开放、高新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搞突破。坚持改革、开放、开发、调整、提高五位一体的发展方略,充分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弥补劣势,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积累强大的后劲,。
  滨州市跨世纪的发展目标被确定为:
  (一)速度目标。确保用3年左右的时间刹住主要经济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继续拉大的局面,再用7年左右的时间,赶上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到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17个市地中总量进入中游,人均指标进入中上游,继而向发达地区迈进。实现“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必须努力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GDP年均增长速度在13%以上;二是确保GDP增长高出全省3个百分点以上。
  (二)产业结构。巩固提高第一产业,迅速膨胀第二产业,繁荣发展第三产业。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72.29%调整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形成主导鲜明、技术先进、相互协调、运转高效、富有特色的产业结构体系。
  (三)支撑条件。软硬环境明显改善,其综合功能和社会效益达到一个新水平。交通实现海陆并举,四通八达;通讯做到传递方便、快捷高效;电力确保设施配套、供应充裕;水利达到引、蓄、排设施完善,调节有度;城市功能完善,载体辐射作用强劲。力争到2010年,具有较高质量的城市环境,较高效能的技术设施,较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比较发达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目标。
  (四)环境人口。工业污染治理良好;工业的主体工程和环境保护设施实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水、河流系统、风景区、海洋等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环境管理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3.17‰左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人口的协调统一.
  依据指导思想的要求,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必须实施好五大战略:
  第一,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是衡量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滨州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必须把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放在首位,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要坚持“工业兴区”的方略,围绕膨胀总量、提高质量下功夫、搞突破。要坚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的方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的步伐。通过对大中小各类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推动小城镇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上水平,从而加快滨州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第二,借海兴滨战略。滨州地处沿海,具有丰厚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对外开放条件,这是其它内陆地区所不具备的。滨州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海洋的文章做实、做足。要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把海洋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作为本市的主导产业,使化工成为本市最突出的工业特色。要大力开发和利用好沿海滩涂,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使之成为本市农业的重要特色。要搞好港口、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沿海旅游景点建设,使本市成为一个服务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胜地。通过努力,再造一个现代化的“海上滨州”。
  第三,科教立市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在21世纪将得到更为深刻的验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和教育将会从资源经济时代的助推位置跃升为主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实施好科教立区战略,就能赢得下世纪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必须把科技和教育作为立市之本,作为滨州兴衰存亡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坚持科技、教育优先发展,把科技、教育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大规模聚积国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争取尽快选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同时,重视劳动者的岗前和在岗培训,采取岗前培养、岗位练兵及“绿色证书”培训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第四,经济国际化战略。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对于滨州市来说更紧迫、更重要。从加快发展看,需要借鉴利用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成果,采取“拿来主义”,充实、丰富、发展自己,弥补自身不足;需要广占国际市场和空间,广借国际资本和资源,广引国际技术和人才。可以说无论眼前还是长远,经济国际化战略是滨州市走向繁荣、加快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
  第五,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过去那种只顾当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抛弃。在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以对未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资源,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滨州市自2002年以来,经济建设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鼓励投资的政策,这将有效地刺激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滨州福利分房的制度的取消,加上滨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已基本到位,住房分配已开始走向货币化和商品化的道路,使得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目前虽然滨州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初期,但是我们可以相信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进一步趋好,滨州的房地产业今后会呈现出一段时期的持续增长。
  房地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点,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集中展示了城市文明和现代生活。
  1.4 当地房地产投资方面的政策、法规分析
  滨州市市场导向是按照“市场导向、总量控制、以销定建”的原则,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稳步发展商品房,搞好危旧住房改造。建立健全住房规划设计审批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监理监督制度。
  虽然目前滨州市房地产业还很不成熟,但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目前房地产投资仅占GDP的1%左右,与其他较发达城市的发展水平相比,滨州市房地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滨州市未来经济预期良好,城市房地产开发也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购房者需求档次的提高、发达城市开发和营销经验的引入,也会使滨州市的房地产开发水平逐步提高。
  二、城市重点产业发展分析
  2.1 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
  2.1.1滨州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滨州市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比重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一产比例 第二产业 二产比例 第三产业 三产比例
  1996 170.59 51.39 30.1% 76.25 44.7% 42.95 25.2%
  1997 198.84 53.81 27.1% 92.43 46.5% 52.6 26.5%
  1998 223.11 61.84 27.7% 102.03 45.7% 59.24 26.6%
  1999 238.12 59.9 25.2% 109.73 46.1% 68.49 28.8%
  2000 270.02 61.37 22.7% 130.5 48.3% 78.15 28.9%
  2001 306.5 62.91 20.5% 152.09 49.6% 91.5 29.9%
  2002 340.6 62.72 18.4% 173.1 50.8% 104.78 30.8%
  2003 406 72.07 17.8% 211.43 52.1% 122.5 30.2%

  (以上数据来源滨州统计年鉴(手册)2003,作者单位:滨州市统计局)

  滨州市宏观经济的产业结构带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特色,以市统计局2003资料为例,GDP中比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占到了52.10%,第三产业占到30.20%,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小,为17.8%;从中可以看出,滨州市的经济机构是以工业为主,以服务性行业和农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滨州作为工业型产业主导的城市,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且不断上涨;而第一产业则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相应提升,反映出滨州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总体来说,滨州市的工业经济基础较高,企业宏观景气良好。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但近几年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未来经济形势依然看好。
  2.1.2滨州重点产业现状分析
  2.1.2.1 旅游业
  滨州旅游资源丰富,素有"鲁北黄山"之称的邹平县南部山区,风景秀丽,是良好的避暑、渡假圣地。北部沿海有可供直接观海的百里贝壳长堤、旺子岛,有广阔的天然狩猎场和跑马场,雄奇壮观。兵圣故里惠民县有玲珑别致的“孙子故园”,邹平范仲淹的读书洞,滨州唐赛儿纪念馆,无棣的海丰塔,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以及全国仅存的城堡式等名胜,还有鹤伴山、麻大湖等历史自然景观令人留恋忘返。
  阳信梨花节、无棣小枣节、沾化冬枣节、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滨州市是一座新兴旅游城市,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增强,为首批国家级卫生城市,被誉为黄河下游的一颗明珠。滨州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商贸、金融、饮食服务业发展很快,设施日臻完善,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哈 又是哪个单位搞的演讲?不会是市里吧?自己慢慢准备吧!!网上资料

滨州高级技工学校2023年宿舍条件
答:滨州高级技工学校周边环境 学校共占地 498 亩,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1.6 亿元。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位于滨州东区白鹭湖畔,东临滨州火车站,是原省级规范化学校滨城区第二中学校址,主要以普通高中、音体美特长教育为主;西校区地处市区黄金地段,为繁华商业中心区,是原“国家...

十周年校庆征文
答:这里的一切,都在为海经的十周年校庆而送出点点祝福——愿海经明天更美好!在这十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时,让我们随着即兴表演的和音,配上节日的喜庆,踏着愉悦的旋律,提起飘逸的裙摆,来感激学校给予我们的一切,让自由和美好肆意地渲染着空气,让今天所有努力拼搏的汗水,幻化成海经明天壮丽的蓝图! 十周年校庆征文 篇10 ...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优秀篇
答: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1】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 森林,是大地的绿衣。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常州把绿色作为发展主色调,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常州市在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全力破解要素制约,持续推进...

祖国好家乡美征文
答:说起长江,黄河,天安门……我们总会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祖国母亲——伟大的中华民族。 展开历史的画卷,昔日的祖国,曾经傲立东方。我们为此自豪;昨天的华夏,也曾忍辱百年,我们为之哀歌;然而今日之中国,已是青春焕发,我们为之雀跃!我们是幸运的,不曾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苦难,不曾看见过祖国母亲昨日...

大学校庆十周年征文范文3篇
答:大学校庆十周年征文范文三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瓜果飘香,当校园沉醉在浓郁秋色中的时候,我们迎来西大现代十年华诞,而我已成为西大现代一名大一的学子。十年的奋斗拼搏,十年的努力开拓,十年的点点滴滴,十年的风雨兼程,在这美丽的季节,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十年前,你蹒跚学步,开始了漫漫旅程。每一步都饱含泪水与欢笑,...

建校十周年庆征文
答:这里的一切,都在为海经的十周年校庆而送出点点祝福——愿海经明天更美好!在这十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时,让我们随着即兴表演的和音,配上节日的喜庆,踏着愉悦的旋律,提起飘逸的裙摆,来感激学校给予我们的一切,让自由和美好肆意地渲染着空气,让今天所有努力拼搏的汗水,幻化成海经明天壮丽的蓝图!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

家乡的变化征文
答:2021家乡的变化征文(精选11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征文吧,征文没有题目、题材、格式的限定,与作文大体上一样。那么,怎么去写征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021家乡的变化征文(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变化征文1 陆郎是一个江南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风景优美...

“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优秀征文10篇
答:而如今,这座我生活了十一年的城市,在党的领导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下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辟了集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湖凌三路,也建造和规化了许多小高层市的小区。我们购物有了超市,不论买菜还是买礼物,买零食或是生活用品都有了统一的去处。在各个十字路口设制了红绿灯和交通岗,在上下班的人流高峰期还会...

探寻滨州之美:寻访城市与自然交相辉映的景点奇观
答:此外,滨州还有著名的红糖铜锅、泥人张等手工艺,这些传统手工艺品让人叹为观止,也是游客前来必看的景点之一。4、现代城市 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滨州有许多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位于市中心的世纪华通购物广场,是一个集购物、娱乐、美食、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消费。滨州...

公司成立十周年征文
答:征文(一) 题记:有人说三年企业看技术,五年企业看营销,十年八年看管理。企业走过十年左右,如果企业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看文化了,能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成了关键。在利德曼成立十周年之际,我有幸加入了这个朝气蓬勃的大家庭,与大家共同感受公司每一步成长的气息,分享每一次微小变化的欣喜,体验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