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四世同堂》各自是如何写封建大家庭的衰落的?

巴金《家》是如何表现反封建思想的

巴金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憎恨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巴金作为受到封建礼教戕害的青年,接受过科学民主思想,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要求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必反应出他的这种精神和思想。《家》写于1931年,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转型时期,巴金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旧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反封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的研究就是要用作者批评的方法探讨巴金的反封建思想在作品中是如何逐步表现的。巴金受到封建大家庭的戕害,看到下层人民的不幸必然激起他的反封建思想。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蒂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之家。他从小受到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旧礼教对青年的戕害;他与下层劳动者关系较好,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了解到下层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这种戕害与不幸激起了巴金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憎恨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巴金在封建大家庭的腐朽生活与科学民主思想的冲突下确立了志向,冲破封建大家庭的束缚。在巴金产生了反封建思想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后,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四川成都。在这种浪潮的激励下,他接受了科学民主思想,进一步产生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要求和尊重人、同情被损害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确立了为追求光明和真理而献身的志向。在1924年他毅然冲破封建大家庭的樊牢,到上海、南京和北京求学。在1927年至1928年间旅居巴黎,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和文艺思潮影响,并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进入创作鼎盛时期。《家》就是在这一时期内创作完成的。巴金的反封建思想必然会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家》写于1931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之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没落分化的过程,巴金这样写就是要揭露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赞扬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巴金在序言中多次谈到,写这部小说,一定要表达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愤恨,“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J'accuse(我控诉)①”,二要为青年一代呼吁,“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牺牲者‘含冤’我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②。正是由于巴金对旧制度的深恶痛绝,对广大青年男女的诚挚热爱,他用自己的创作向社会制度进行猛烈抨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并通过对青年一代勇敢抗争的描写,展现了在严密残酷的黑暗中放出的一线光明,使作品充满信心、希望和力量。《家》中人物上上下下七十余人,有封建家族最高统制者、封建家长制度代表高老爷,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瑞珏,以及接受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形象。还有觉新这个封建大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的悲剧典型。巴金把众多人物组织在一个宏大的艺术结构中,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纠葛,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个性特征及各自命运。特别是觉新,他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他处于“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特别是“孝”的熏染,铸成了他懦怯顺从的性格。在专制和压迫面前,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妥协屈从,他陷入极大的矛盾和痛苦之中。《家》中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的全过程,体现了封建专制必然灭亡的趋势。作品始终以觉慧、鸣凤的恋爱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为主线,将各种尽心动魄的事件,纷繁的场景以及封建家族的风尚习俗,繁文缛节,人情世故等,巧妙地穿插,编织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展开了充分细腻的描绘,构成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巴金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憎恨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他的生活经历和他所接受的民主思想的冲击必然激起他的反封建思想,而作家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必定会有所体现。

《家》写于1931年,它以20世纪20年代初的四川成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悲欢离合、分崩离析的生活画面。小说主要围绕高家三兄弟,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而展开一连传的故事。小说以高觉慧的觉醒、反抗和出走为主线,以觉新、梅芬(觉新的表妹)、瑞玉(觉新的妻子)三人的爱情纠葛为副线,再杂以高老太爷寿辰、兵变惊乱、鸣凤投湖、觉民逃婚、瑞玉惨死等一系列情节,集中而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是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间。瑞珏是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丧命的,她和梅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被封建礼教摧残的除了梅和瑞珏外,还有在高家做丫头的鸣凤、婉儿等。鸣凤只有17岁,就被高老太爷当做一件礼物送给了“死教会”的老恶棍、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小,结果这位年仅17岁的少女被逼得走投无路,投湖自尽了。然而,鸣凤的死却没有使这场悲剧完结,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来替代鸣凤,继续着人生的悲剧。
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巴金的作品,《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作品,都是写当时封建的大家庭的,但是也有不同。

《家》写的是腐朽的大家庭,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四世同堂》写的是一个非常友爱的大家庭,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扩展资料

《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

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

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世同堂



《家》是巴金的作品,《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作品,都是写当时封建的大家庭的,但是也有不同,《家》写的是腐朽的大家庭,《四世同堂》写的是一个非常友爱的大家庭

求推荐一些文学作品。
答:《四世同堂》为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

《家》(巴金)800字,
答:其实,《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觉慧应该是巴金老先生笔下具有...

谁给个《家》的梗概,要详细一点的
答:《家》写于1931年,它以20世纪20年代初的四川成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悲欢离合、分崩离析的生活画面。小说主要围绕高家三兄弟,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而展开一连传的故事。小说以高觉慧的觉醒、反抗和出走为主线,以觉新...

《家》 内容简介 1500字
答:《家》则完全不同,所写故事、人物、场景、园林的幽与美,梅花的色与香,缺乏阳光的古屋,连吐在地上的浓痰,读者不但熟悉,并且有好多东西,直到今天还附在父辈和自己的身上。 “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

巴金《家》梗概
答:《家》内容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

《家》的故事概括是什么?
答: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的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地高兴。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

巴金写的《家》的内容是什么?
答: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老太爷又为觉民聘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但觉民与琴久已相爱,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出走。老太爷的...

了解巴金《家》的进.
答:《家》写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写出了在高府的底层,人们正在或先或后的觉醒。地火在缓缓然而持续地燃烧。如果说大哥高觉新并未觉悟新生的话,那么二哥高觉民在抗婚上已有了由“民”自主...

巴金先生写的《家》的主要内容
答: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的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地高兴。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