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怎样合理利用主题情景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运用情景图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

翻开人教版的一年级数学新教材,跃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一张张生动有趣的主题图无不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拓展了创新的平台。
低年级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而主题图正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它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孩子们喜欢看,也想说,因此,课上要充分利用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知识和感悟知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如何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一、深入理解主题图,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参与意识和发现意识。
1、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入学时上的第一节课,教学“数一数”时,选择的是儿童乐园场景,从儿童喜欢的场景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 ,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因此,一上课,我就在屏幕上展示出主题图,大象滑滑梯,飞机转盘等玩具是学生所熟悉和喜欢的,大家都显得非常高兴,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儿童乐园,每一双小眼睛盯着画面。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谁想和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话音刚落,他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人人争着发言,探索热情十分高涨。在学生了解了有哪些人和物后,再引导学生数一数具体的数量,并组织学生交流,对数的方法进行点评。最后在学生认识数字1—10的基础上再联系自己身边的,家里的,教室里的或校园里的人或物,说给同学听听,尽可能让学生联系的范围大一些,数的机会多一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数一数的活动。

2、唤起想象,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主题图色彩鲜艳,趣味性强的特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认识符号〉、〈、=”时,我只在屏幕上出示主题图,学生们立刻被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吸引住了,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这时,运动员入场的旋律响起,老师在旁充当运动会的解说员:“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原来这里正举行一场森林运动会,小动物们纷纷报名参加。你们看,谁向我们走来了?”学生们很兴奋,有的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在自己的座位上大声地说了起来,于是,我请学生们站起来回答,有的说了小动物分别是多少,有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了比较,说出了小兔和小猴同样多等,学生们思维活跃,谁都想说一说,老师在旁加以引导,他们很快就认识了“〉、〈、=”的读法和含义。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推理和发现,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恰当地处理一些主题图,使图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赋予它新的内涵。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准备。学生通过教材看到的只是知识的结果,而数学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结果。形成这些思维结果的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及生活经验,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优化课堂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富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或转换成可进行实践操作的活动。

1、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增强主题图呈现的效果。

加减混合是一次“合”与一次“分”的连贯结合,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如果仅有一幅静态的画面,“先……再……”的过程就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我们可以把主题图制成动画效果,展示出车上原有7人,到车站先下车2人,再上车3人。学生把实际问题弄明白了,列式计算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2、进行实践活动,将静态知识动态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主题图的展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比较模糊,不够深刻,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来再现书本上的静止的主题图内容,使本来静止的内容活动化。例如在教学“4和5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抛花片的游戏,根据花片的正反面,学会4和5的组成。在学习“分类”时,让学生在4人学习小组中分分学习用品,整理整理自己的书包。在“认识物体”时,让学生带来许多各种形状的物品,让他们在玩的时候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设计成让学生排队活动,让第2个学生举手,让左边4个学生跳一跳等,使学生激情更投入。因为这些形式更符合儿童心理,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愿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孩子年龄虽小,可在他们的身上却有着无穷的潜能,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展示主题图富于情节的魅力,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学生成长的主要阶段属于小学阶段,同时也是获得知识和心灵成长的主要阶段。而在小学教学科目中,数学属于重点科目之一,也是展开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学习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然而在生活中,数学是具体的。将生活情境加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到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到达学以致用的效果,前提是老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建立生活情境。另外生活情境须具备广泛性,运用生活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容易认可教师的讲解,同时可以制造好的教学气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数学和各类科目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属于主要的基本性科目,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据主要地位。并且数学源自于生活,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生活中起到重要影响。然而还有部分学生不能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认为数学单调无味,所以须应用生活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推进目前小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本文针对怎样应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展开深入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意义和影响
1.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关联非常密切,并且实践性比较强,大多数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也都是源于实际生活中。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深入体会到数学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但数学大多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也较为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就需要教师予以学生详细的指引与解答。通过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结合到实际的生活情境当中,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还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积极自主地探析问题和学习知识。
2.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当前教育体制革新的不断深入推动与进步,教育人员为了获取更加优质的教学效率,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对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进行着持续的探究和完善。过往口头说教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较大的约束,学习的主体地位丧失且被动听取教师的知识传授,教学效果十分低下。而把实际生活情境合理地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依据相关的情境饰演着有关的角色,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存在的奥妙之处,做到探析数学难题的时候进而培育学生处理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难题的技能,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建生活情境的策略
1.结合生活建立情景,激起兴趣
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现实生活当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事物来建立情景,使得学生学习更加有效,数学知识得到生活化。小学时期的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的种种情形有着十足的好奇心理,教师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好这个特征,依据学生自身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建立合理的情境,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比如在学习应用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具体题型代入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设立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应用题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题目,激起其兴趣和热情,自主地进行探索解答。在熟悉的情境当中探索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巧妙运用能力。
2.合理设计教学,突显其生活性
因为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大多数都是笼统、难以理解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制定具体教学方式中,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观察与解答,因此教师要细致地探究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当中寻找到课本知识的本来面目,直观性的体现抽象的数学问题。并且教师在改编教材的过程中,务必要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恰当地进行改编,依据教学的需求对课文中的知识实行昀优化的组织、结合在一起,突显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在实际生活当中找寻教学资源,指引学生积极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让其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与生活不可分割,由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认识”这门课程时,设计好情景:小乌龟买了一栋新房屋,可是在装修时为铺设怎样的地板与墙砖才更好看而犯愁,同学们可以帮它提下建议或者替其挑选吗?这种灵活的教材改编,生活情境的建立,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准确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在愉悦的课堂气氛当中,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提升对几何图形特征的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率。
3.巧妙运用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并且注重提升学生的总体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积极指引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巧妙的实践应用。例如,在学习了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教室的面积,教师指引学生进行研究,怎样去准确测量数据,怎样去进行计算?这种方式不但牢固了课本中的知识与解题手法,又可以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随处可见,数学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为使得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数学,老师必须把生活情境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进而促使课堂成为布满生活乐趣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且了解数学知识。同时指导学生具备单独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将理论知识利用在生活中,使得课堂教学获得预期效果。

浅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答:让学生自己形成数学命题,数学思想,老师加以指正和完善,长期以来,学生会有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思考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创新与发现,都离不开归纳,类比。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类比,介绍人类的重大发明与数学中逻辑推理的关系,充分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答: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且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设置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的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的...

如何利用主题情境图 使二年级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答:这样利用现有情景图资源,从呈现的形式、方法乃至内容做必要的处理和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聂艳军主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清容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张定强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运用情景探究法
答:二、小学数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 (一)情境和教材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探究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设情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情境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编成紧扣主题的情境教学内容,赋予教材内容更深刻、更新的教育寓意和学习情趣,使教学更为直观,学生的...

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景
答:一、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抽象而显得枯燥无味,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而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使学生心情愉悦,不知不觉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数学课怎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答: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程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求导入一定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如何有效创设课堂情境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答:接下来,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圆心”、“直径”、“半径”等相关的概念和性质。二、捕捉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我们农村小学...

小议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
答: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好动性强,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加上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抽象的数字和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于是很多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创设教学情景,已成为...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答: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使他们在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智慧呢?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有关文献资料,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其创设的依据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

如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答:小学低年级数学知识具有浓厚的生活性和操作性,创设听、说、演为中心内容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要多运用“数学表演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欲,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观摩,体验,推理的过程...

上一篇:
下一篇: